2025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5
  

  • 全选
    |
  • 潘岩松, 李英冰, 伍智超, 李美权, 刘 波
    测绘工程. 2025, 34(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活动引起大量土地覆盖变化,加剧了城市内部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自然地表和建筑物之间的转移,也表现在不同建筑类型的转变中,因此需要更精细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针对一般土地分类方案忽略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和空间异质性,难以详细描述城市内部的形态的问题,文中基于局部气候区(LCZ)方案提出一种用残差连接改进的多级特征融合网络(Sen2LCZ-MF),在专门为LCZ分类任务设计的So2Sat LCZ42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取得了66.6%的分类精度。针对长尾数据集样本数量不平衡的问题,引入类平衡损失作为训练的损失函数,使分类精度提升了2.5%。应用训练好的模型绘制了武汉城区的LCZ地图,结果显示武汉城区不透水面比例达到31.5%,17种LCZ类型中占比最高的是低矮植物。通过混淆矩阵和真实地面图像的对比发现,自然地表和部分建筑类型的分类准确率在75%以上,较为准确地识别了主要的LCZ类型。
  • 张政浩1, 贾小林2, 3, 严祥高1, 王 凯4
    测绘工程. 2025, 34(3):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磁暴主相期间电离层扰动影响导航定位精度的问题,分析了经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GIM)修正后,新频点(B1C和B2a)的标准单点定位(SPP)精度。文章在9个磁暴事件中,收集了全球32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实测数据,分析各纬度带内电离层扰动、BDGIM模型修正偏差和SPP精度。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电离层扰动程度,BDGIM模型修正偏差及SPP定位误差与磁暴强度呈正相关,并与测站纬度分布有关(低纬测站变化程度一般大于高纬测站)。磁暴主相期间,B1C频点在强、中和弱磁暴事件中三维定位精度约为6.92m、4.93m和3.81m,B2a频点约为12.76m、8.12m和6.88m,两频点受扰明显,且随磁暴强度下降两频点的SPP结果差异逐渐减小。
  • 高浩亮1, 3, 李德伟1, 李朋朋1, 李晓红2, 狄桂栓2
    测绘工程. 2025, 34(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海陆变迁最活跃的河口三角洲之一,研究其近期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Landsat影像,采取一般高潮线法提取了2020—2024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通过三种方法对比验证海岸线数据的提取精度。采用垂直断面法定量分析了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入海口段海岸线变化最为剧烈,整体淤进蚀退幅度达1.84km,长度和分形维数增减交替迅速;刁口河河口段海岸线变化特征与黄河入海口段相似,但长度变化更强烈,其变化强度极差达14.43%;东营港及孤东油田岸段海岸线位置和形态基本稳定;莱州湾岸段海岸线呈现缓慢蚀退趋势,长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研究区8处海岸线变化频繁且靠近人工设施的典型区域,其中7处海岸线平均位置距防护堤坝不足3km,5处海岸线最内侧已与堤坝相连。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岸线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 汪 澈1, 黄晓君1, 霍花拉2
    测绘工程. 2025, 34(3):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林业遥感中,为探究地形因素对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单木树高信息的影响,使用中海达六旋翼无人机Long-120搭载海达ARS-1000L长距离激光雷达测量系统获取试验区激光雷达数据,结合LiDAR360软件对试验区单木树高进行提取,并结合地面实测采集60棵样本树木信息,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HM 分割所得到的RMSE值较小且R2 值均接近于1,CHM 分割提取树高的方法精度较准确,可以用于提取树高信息;树木所处的位置海拔越高,激光雷达提取的树高信息精度越高;当树木所处的位置坡度越缓和,激光雷达提取的树高信息精度越高。
  • 王永生1, 许 颖2, 朱 慧1, 赵春生3, 孙 萌1, 施淮舰3
    测绘工程. 2025, 34(3):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省县级市为研究区域,选用智能型无人机搭载5镜头倾斜相机,实施倾斜摄影数据采集,采用地物点、靶标点相结合的方式布设控制网,综合应用Das GET3DCluster、Context Capture、SvsGeoModeler、MapEasy等软件,在规模化多节点大算力集群环境下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与精细化表达,生成高精度三维Mesh模
    型。基于高精度三维Mesh模型成果进行真正射影像(TDOM)制作、城市实景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和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名/地址提取更新等。经检测,三维Mesh模型平面中误差可达0.047 6m,高程中误差可达0.038 2m,远高于规范要求。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及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 林洁鸿, 金兵兵, 王 磊, 宋奇鸿, 李宛仪, 胡恩轩
    测绘工程. 2025, 34(3):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系列土地房屋基础调查形成了大量二维房产和专题数据。近年来随着网络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二维数据的缺点逐渐显现,二维到三维的数据转换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现存的大量二维数据短期内难以完全更替,亟需一个兼容二三维数据的展示管理平台。针对上述需求,文中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和Cesium三维引擎,对三维模型的自动化构建与二三维可视化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包括:首先提出基于几何相似性原理的矢量数据自动匹配方法,实现了不同尺度、位置、方向的同名实体自动识别与匹配;其次研究了从二维数据到三维模型的自动化建模方法;最后设计实现了基于Cesium的二三维一体化平台,开发了日照分析、淹没分析等功能模块,并采用MongoDB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高效实现三维自动化建模与二三维一体化的数据展示与管理。
  • 谢志鹏1, 毛文祥2, 王琪洁3, 张燕娜3, 李佩玲3
    测绘工程. 2025, 34(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强度的煤矿开采与利用给矿区地表、地质结构和周围环境造成破坏。采用InSAR和GNSS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可以对矿区地表形变及其周围的基础设施进行广泛、持续、高精度的监测。文中针对采空区电线塔的安全监测,提出一种InSAR形变辅助的电线塔倾斜监测方法,根据先验InSAR形变获取电线塔周围沉降所在坡面的坡向,并布设2个GNSS测站,从而有效地监测电线塔倾斜。本研究以我国山西省某采空区为例,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2019-06-08—2023-06-11共4年的形变数据。针对已发生沉降的三座电线塔采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布设6个GNSS测站,成功监测因采空区形变造成的电线塔的倾斜状态,文中方法为电线塔的安全运行与维护提供参考。
  • 陈 斐
    测绘工程. 2025, 34(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图形学”是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工程中有关图形处理的底层逻辑、培养学生解决地理信息工程中图形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然而,受教材、授课教师背景等客观现实因素影响,地理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存在教学内容“孤岛化”、教学方法“程式化”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三构四阶”“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主线、教学案例、实践教学三个维度重新构建教学内容,通过“地理信息工程实际问题导入、课堂深度解析、多层次验证、地理信息学科领域知识体系重构”的四阶递进教学方法,实现“从实际问题到科学问题”“从解决方法到工程应用”“从解决方法到设计实现”“从设计实现到知识内化”的层层深化。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本人执教的地理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图形
    学”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效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解决地理信息复杂图形问题的意识。
  • 田 静, 田泽宇, 李 丹, 张玉娟, 王 强
    测绘工程. 2025, 34(3):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程基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虚拟教研室、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依托,以自建“遥感原理与应用”“学银在线”精品课程为基础,在树立“专创融合”的教学理念下,构建“学训赛创”四位一体融合递阶式的教学模式。即以“专业知识+实践实训项目+科技竞赛+创业计划”四个方面来展开,采用科学柔性的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创新创业元素和思政元素,把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进而培养具有遥感技术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