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 全选
    |
  • 应申 苏俊如 刘之林 张雯博
    测绘工程. 2022, 31(1):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调查大学新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通过让被试者绘制其从家乡入学的路线,并在经过简短的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理解后再进行同一问题的路线描述,试图发掘基础地理知识对路线理解的前后变化、揭示空间认知能力如何体现在绘制路线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会选择文字、示意简图、方位图方式绘制心像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后,被试者的描述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和知识叠加能力;选择交通方式的不同对路线描述、途经要素的选择及途经地点数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的介绍对途经地点的数量和行政等级几乎没有影响;山川河流及知名建筑等地理要素对人认知记忆产生重要影响,是路线描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远距离路线描绘会出现等级空间思维而"详-略"结合的地图刻画。实验揭示了路线描述的个体差异和上述的共同点。
  • 王育红
    测绘工程. 2022, 31(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描述土地变化转移总体结构与数量的基础性模型,转移矩阵已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领域。现有文献大多直接给出所研究区域的LUCC转移矩阵计算结果,但很少讨论分析其具体计算方法与步骤。针对这一情况,文中在界定总结转移矩阵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描述ArcGIS平台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栅格分类数据人工手动计算转移矩阵的过程及工具,并采用ModelBuilder技术通过集成现有工具设计实现一个转移矩阵自动批量计算工具模型。最后,以南京市、郑州市、徐州市三地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例,对常规人工方法和批量自动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集成设计的批量计算工具平均可缩短计算用时10倍以上,能够有效克服常规人工方法中出现的人机交互频繁、效率低、易出错的不足。
  • 郭云开 张思爱 王建军 章琼 谢晓峰
    测绘工程. 2022, 31(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应用高光谱数据反演耕地土壤重金属汞(Hg)含量,对原始光谱进行10 nm重采样和SG平滑处理,用不同光谱变换数据与土壤重金属Hg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IRIV、Random Frog和PCC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分别建立SVM与GWO-SVM土壤Hg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获取Hg含量最优反演路径。研究表明,一阶微分变换光谱后土壤光谱特征更明显;上述特征提取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光谱数据冗余,保留有效变量信息;经灰狼算法优化后支持向量机模型反演精度提高,IRIV结合GWO-SVM预测精度更高,其验证集R2为0.894,RMSE为0.082,MAE为0.016。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反演提供借鉴。
  • 王仲峰
    测绘工程. 2022, 31(1): 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正目前用于评定回归分析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指标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误差理论,依据回归分析中建模数据的模型残差和检验数据的模型残差,分别推导出计算观测值单位权方差真值之无偏估计值的公式,并将其分别定义为模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的指标,且认为这两个指标具有可比性,可以代替当前所用的内、外符合精度指标推广使用。
  • 郭绍禹
    测绘工程. 2022, 31(1):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在平面网平差中应用整体最小二乘理念。在最小二乘模型中,为了消除观测方程系数误差和未知参数系统误差,加入系数改正数和参数改正数,并提出三原则整体最小二乘模型。研究平差两大步骤,用最小二乘多次改用"参考点组"而选出w个稳定点;用最小二乘多次改用"近似坐标"而消除系数误差和参数系统误差。三原则整体最小二乘适用于平面自由网平差,且得到的"各种平差值"符合实际的无偏估计。
  • 孙卫新 李鹤元 郑团结
    测绘工程. 2022, 31(1):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位置服务的需求已经由室外拓展至室内空间,并对室内外一体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室内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且对几何信息表达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通常采用独立的平面或三维直角坐标系作为空间基准,从而造成室内与室外以及不同建筑室内空间基准的差异,影响室内外空间信息的一体化表达与应用。为此,文中在系统分析室内外空间基准复杂多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室内外统一空间基准转换框架,研究适用于转换框架内不同转换关系的坐标转换模型,为今后开展室内外统一空间基准转换奠定模型与方法基础。
  • 车森 刘海砚 陈晓慧 葛磊
    测绘工程. 2022, 31(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展房地一体项目时,传统的测量技术已不堪重负,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移动测绘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其不依托GNSS信号可以对室内和室外的地面水平环境进行地图构建和环境建模。文中利用HERON LITE便携式移动测量系统开展房地一体测量实验,介绍测图流程、数据内业处理与点云成图,并分析其点云精度,对比各种作业方式的效率。实验证明,该系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可以提高房地一体测量效率。
  • 林敬娜 程钢 路晓明 张启华 刘玲玲
    测绘工程. 2022, 31(1):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针对测量平差的繁杂性及用户对处理软件的易用性要求,结合Matlab与C#语言编程各自的优势,依据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Matlab与C#混合编程方法,设计并实现一套简单的测量平差系统软件,其中Matlab用以实现平差函数程序设计,C#则利用VS.net平台进行界面及输入输出功能实现。以一个具体水准网实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与简便性,体现Matlab与C#混合编程在测量平差应用中的优越性。
  • 张利刚 高山
    测绘工程. 2022, 31(1):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和平顺性是高速铁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对运营期高速铁路的轨下结构持续地开展变形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对轨道板变形的检测主要是依靠人工肉眼观察式的现场检查和常规水准测量方式进行监测,效率低下,难以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完成辖区内轨道结构的全覆盖检测。基于此,从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两方面探讨机械光栅式测缝计应用于无砟轨道板上拱自动化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光栅式测缝计能够抵抗高温、淋水和振动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满足轨道板上拱监测的精度要求。
  • 张耿 张超 李崇辉 米科峰 詹银虎
    测绘工程. 2022, 31(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大气层以下的传统可见光天文导航,存在白天日照强烈而无法观测星体,数据缺乏连续性,可观测恒星数量少,无法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等问题。文中设计并探究利用红外探测器焦平面成像技术来取代可见光CCD成像技术的短波红外天文导航方法,分析短波红外波段相对于可见光波段,在大气层内白天观星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的优势,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天文导航方法,在太阳辐射较弱的清晨或黄昏等时段,可以成功拍摄到可见光CCD仪器无法观测到的短波红外波段的恒星,对于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夜间短波红外波段的可供观测恒星数量远远多于可见光恒星数量,这对于增加多余观测量,保证连续测量输出,提高天文导航定位定向的精度,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席超 蔡劲 刘江春 杨博 权怀炜
    测绘工程. 2022, 31(1):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室内定位中仅使用PDR定位时出现的误差较大,以及PDR地磁组合定位实时匹配中存在的处理运算量大、实时性差、地磁采集耗时长,过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文中提出通过稀疏的地磁点位辅助PDR进行室内定位,采集地磁时仅采集具有代表性地方的地磁定位,其余地方仅使用PDR定位,当在室内行走时行进到事先采集好的关键点时对PDR进行矫正,误差被矫正清零后继续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比单纯使用PDR定位的误差改善了52%,并且与完整的地磁辅助PDR相比较,处理速度以及采集量上节省了42%和55%,但整体误差仅仅增加了12%,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定位的精确和高效。
  • 黄征凯 贺小星 刘雨婷 熊常亮
    测绘工程. 2022, 31(1):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学位国际认可,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文献阅读和编写工程报告的能力,是达成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方法,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
  • 姚国标 满孝成 郭秋英 桑文刚 任晓芳 马东岭 张国建 刘耀辉
    测绘工程. 2022, 31(1):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型测绘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问题,以山东省测绘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进行创新能力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测绘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文中提出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激发研究潜力;构建以高水平成果为导向的多层次代表作考核评价体系,并整合跨校优势特色科研平台;建立产学研融合培养新机制,从而为测绘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转型升级探索一种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