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 曲建光
测绘工程. 2021, 30(1): 51-59.
文章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近20年3期遥感影像,从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选取多个景观格局指数,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分析景观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响应差异,综合指数-粒度拟合曲线拐点识别和栅格化信息损失评价方法,确定本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的最适宜空间粒度。结果表明:(1)斑块数(NP)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有明显的拐点,随后变化较平稳。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形状指数(SHAPE)和平均分维数(FRAC)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存在不明显的拐点。蔓延度(CONTAG)、聚合指数(AI)随粒度增加呈幂函数下降,且无明显拐点。景观丰度(PR)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不受粒度大小影响。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均呈小幅波动的复杂变化,无粒度效应。(2)斑块类型水平上:NP和斑块密度(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平均斑块面积(AREA)对粒度响应高敏感;FRAC对粒度响应不敏感;SHAPE对粒度响应低敏感;ED,AI,LSI 3个指数受粒度的影响因景观不同而异,但主要处于低敏感、中敏感和高度敏感范围。(3)景观水平上:ED和LSI在1995年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为高敏感,2005年和2015年都为中等敏感;NP和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AREA对粒度响应高度敏感;LPI对粒度响应中等敏感;SHAPE,CONTAG和AI对粒度响应低敏感;FRAC,SHDI和SHEI对粒度响应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