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5
  

  • 全选
    |
  • 宋国民 张三强 贾奋励
    测绘工程. 2021, 30(1): 1-5.
    摘要 ( 159 ) PDF全文 ( 416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文文本中时间信息抽取的现实需求,在分析比较常用时间信息抽取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通用文本工程框架(GATE)进行中文时间信息抽取的方法。设计基于GATE进行中文文本时间信息抽取的处理流程,解决中文文本分词及词性标注、扩展时间领域词表、修编时间信息抽取规则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中文文本中时间信息的识别和抽取。利用已标注时间信息的中文语料数据,对文中提出的中文时间信息抽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时间信息抽取效果。
  • 王乐洋 李志强
    测绘工程. 2021, 30(1): 6-13,+19.
    摘要 ( 83 ) PDF全文 ( 253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非线性模型产生模型误差的问题,文章将高斯牛顿迭代法引入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中,给出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高斯牛顿迭代法计算过程。考虑到非线性平差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估计,结合Bootstrap重采样方法对参数估值进行改善,提出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Bootstrap参数估计方法,并给出详细的迭代流程图。针对等精度与不等精度角度观测数据,设计两个测角网案例。实验结果表明,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高斯牛顿迭代解法能够削弱线性近似带来的模型误差影响,其参数估值优于传统的线性近似方法;而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Bootstrap参数估计方法比高斯牛顿迭代解法在提高测角网坐标平差参数估值质量方面更加有效。实验证明将高斯牛顿迭代解法应用于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必要性与实用性,也证明将Bootstrap重采样参数估计方法与高斯牛顿迭代解法结合并用于测角网坐标平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江峻毅 尹潇 李东 马超
    测绘工程. 2021, 30(1): 14-19.
    摘要 ( 90 ) PDF全文 ( 220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与天线参考点ARP不一致引起的测量误差,从距离域和位置域分析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顾及IGS未提供接收机端Galileo天线相位中心改正,采用GPS的天线相位中心改正近似替代,并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和静态相对定位。结果表明,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引起测距的误差可达1 dm,应当改正;采用近似PCO与PCV改正后,PPP垂向偏差由dm-cm级提高到mm级,不同接收机天线相对定位的垂向偏差由cm级提高到mm级,近似替代策略可明显改善Galileo精密定位的精度。
  • 程宇航 林宇龙 白征东 辛浩浩
    测绘工程. 2021, 30(1): 20-23,+29.
    摘要 ( 75 ) PDF全文 ( 69 )   可视化   收藏
    点云数据拼接方法直接关系到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量精度和效率,通过实验对5种拼接方法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0 m测量距离内,5种点云数据拼接方法的精度分别为1.33 mm、8.88 mm、2.71 mm、4.29 mm和6.07 mm,其中标靶拼接的精度最高。综合评估拼接方法的精度、效率,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方案。
  • 陶清瑞 贾小林 王利军 郝茂森
    测绘工程. 2021, 30(1): 24-29.
    摘要 ( 92 ) PDF全文 ( 420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MGEX提供的产品,对当前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空间信号精度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各系统的全球平均SISRE分别为GPS 0.6 m,Galileo 0.28 m,GLONASS 2.5 m,BDS-3 0.49 m,BDS-2 1.41 m;其中,Galileo最优,BDS-3次之,GPS稍低于BDS-3,另外,BDS-3 SISRE精度相对于BDS-2提升65%。
  • 王忠智 苗维凯 沈云中
    测绘工程. 2021, 30(1): 30-36,+50.
    摘要 ( 74 ) PDF全文 ( 177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北斗卫星的几何观测模型,处理3种型号接收机的4组短基线和零长度基线北斗观测数据,通过与MINQUE方法估计的随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直接利用残差估值计算北斗观测值随机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北斗卫星观测值高度角相关的精度、交叉相关性、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北斗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的观测误差、空间相关性、时间相关性均大于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中轨道(MEO)卫星;北斗卫星的同类型观测值之间均具有较强的交叉相关性,不同类型观测值间的交叉相关性较弱,且随机模型的估计结果受接收机的内部误差和测站的外部误差影响。
  • 周命端 王淼 张文尧 王宾宾 马博泓
    测绘工程. 2021, 30(1): 37-42.
    摘要 ( 80 ) PDF全文 ( 222 )   可视化   收藏
    线路设计是多种曲线复杂的组合,现有工具软件难以计算这种组合的点位测设数据,文章设计开发一种适用于多种类曲线组合的线路点位测设数据的计算软件(LPLS),并给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程序实现流程图。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分别验证LPLS软件的中桩坐标计算程序模块和中桩高程计算程序模块的精确性,可获得正确可靠的计算结果。
  • 胡鹏飞 周拥军
    测绘工程. 2021, 30(1): 43-50.
    摘要 ( 135 ) PDF全文 ( 254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建筑物的门、窗、梁、柱等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重复模式,提出基于投影点云特征直方图(PPFH)的边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PCA方法确定立面的主方向,然后根据点云分布特点,分别进行正立面、侧立面投影得到点云分布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极值点对重复结构边界进行提取和语义分割,最后利用LS-TLS方法进行规则化及误差分析。通过对某建筑物立面窗户提取的算例表明:该方法直接利用重复结构的几何特性,算法简洁,对边缘部分遮蔽和缺失的点云也适用,通过对50个窗户的统计分析,长度和宽度平均误差约6 mm,可广泛用于建筑高精度BIM建模。
  • 张利平 曲建光
    测绘工程. 2021, 30(1): 51-59.
    摘要 ( 88 ) PDF全文 ( 213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近20年3期遥感影像,从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选取多个景观格局指数,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分析景观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响应差异,综合指数-粒度拟合曲线拐点识别和栅格化信息损失评价方法,确定本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的最适宜空间粒度。结果表明:(1)斑块数(NP)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有明显的拐点,随后变化较平稳。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形状指数(SHAPE)和平均分维数(FRAC)随粒度的增加呈三次多项式下降,存在不明显的拐点。蔓延度(CONTAG)、聚合指数(AI)随粒度增加呈幂函数下降,且无明显拐点。景观丰度(PR)在30~600 m粒度范围内不受粒度大小影响。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均呈小幅波动的复杂变化,无粒度效应。(2)斑块类型水平上:NP和斑块密度(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平均斑块面积(AREA)对粒度响应高敏感;FRAC对粒度响应不敏感;SHAPE对粒度响应低敏感;ED,AI,LSI 3个指数受粒度的影响因景观不同而异,但主要处于低敏感、中敏感和高度敏感范围。(3)景观水平上:ED和LSI在1995年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为高敏感,2005年和2015年都为中等敏感;NP和PD对粒度响应最敏感;AREA对粒度响应高度敏感;LPI对粒度响应中等敏感;SHAPE,CONTAG和AI对粒度响应低敏感;FRAC,SHDI和SHEI对粒度响应不敏感。
  • 张晨 朱建军 付海强
    测绘工程. 2021, 30(1): 60-65.
    摘要 ( 118 ) PDF全文 ( 281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光学遥感手段以及SAR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包含一定的植被信号,如何准确估计植被高度并将其从包含植被高信号的DEM中扣除,对生成高精度DEM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ICESat-2/ATLAS数据和TanDEM-X DEM的林下地形生成方法。首先利用ICESat-2 ATLAS数据联合MODIS、温度、降雨及高程等辅助信息通过随机森林进行建模及预测,实现空间连续植被高反演;之后,在估计X波段InSAR森林区穿透深度基础上,利用反演所得植被高,扣除TanDEM-X DEM中的植被高信号,得到林下地形。选取我国东北地区作为试验区,实验结果表明:反演林下地形精度为9.14 m,相比原始Tandem-X DEM的精度提高21.2%。
  • 李万林 周英帅
    测绘工程. 2021, 30(1): 66-70.
    摘要 ( 94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灾害隐患的排查一直是近年来受到国家重视的问题,而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台风等也是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08-10,"利奇马"台风登陆浙江,其带来的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次生地质灾害。根据InSAR技术覆盖范围广、不受云雾雨雪天气影响等特点,使用2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双轨D-InSAR方法对浙江省的南部地区进行台风受灾前后的地表形变监测,得到研究区域在2019-07-28—08-21的形变情况,同时对研究区域中下沉量级较大、出现异常的区域进行排查,并和GPS结果进行比对,最终找到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和隐患区域,为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和排查提供数据支持。
  • 杨金玲 曹先革 王霞迎
    测绘工程. 2021, 30(1):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为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中以测绘类课程为例对当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疫情之下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线上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模式、多维教学评价、多维教学保障、学生学习能力提升5个方面对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剖析,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 岳祥楠 贺小星 马飞虎 曾聪
    测绘工程. 2021, 30(1):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文中结合当前测绘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及其存在的不足,构建多种实验组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网上演示教学、训练、实践指导和考核反馈等功能,形成"产-学-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平台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丰富实践教学的项目,实现精细化教学质量控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可供其他对仪器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类似课程或专业开展网络教学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