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 全选
    |
  • 岳锦涛1,杨新苗1,殷广涛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1-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技术手段存在的一些不足,目前对郊区公路交通现状的掌握也一直存在局限,影响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郊区公路路网模型构建、数据提取与预处理、停留点识别、出行轨迹识别、流量与速度获取、营运或非营运交通识别等环节,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郊区公路交通状态分析的全流程技术路线,采用 DBSCAN 聚类算法、地图 API工具等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对北京市怀柔区郊区公路进行实例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各等级道路的全天候流量、不均衡系数、速度变化等特征,并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公路服务水平评价,为我国郊区公路的交通状态研究补充数据资料。
  • 左博睿1,2,3,帅 斌1,2,3,赏珂祺1,2,3,黄文成1,2,3,杨泽坤1,2,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探究风险因素在公交系统事故中的作用规律,将系统风险分析工具———Tropos目标风险框架引入到公交系统事故分析中,构建 Tropo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模型基于目标导向,通过设置目标层、事件层及处理层的方式,层次性地完成系统建模,并通过描述参与者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风险传递途径。以重庆市坠江事故为例对模型建立方法进行实际验证,事故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公交坠江事故深层原因是公交系统整体偏差所致,并据此在系统整体层面上探讨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策略,提出11项提升公交系统安全性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Tropo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能较好地适应公交系统事故分析,可为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安全建议。
  • 赵佳虹1,李锶锶1,邬标华1,王 丽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规避隧道内运输危险品的潜在风险,提出一种半开放隧道内易爆危险品运输的风险度量方法。考虑易爆危险品在爆炸时会对周围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为更好地确定运输的潜在风险源,根据半开放隧道的工程结构特点,基于冲击波理论和事故伤害模型的建模理念,构建风险度量数学模型,并进行风险公理验证。通过算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风险度量模型,新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全面、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新模型对于危险品运输量的敏感度较强,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符合参数的鲁棒变化规律。
  • 高建设,柏海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2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机器学习跟驰模型中传统轨迹层面误差分析方法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原始数据存在部分不合理驾驶轨迹且难以剔除的问题,提出一种从总体数据角度评价跟驰轨迹的方法———多元高斯模型,将车头间距与相对速度进行联合考虑更能体现个人的驾驶行为。运用高斯分布描述总体数据的概率分布,计算跟驰轨迹的概率值作为对比依据。选用 K 近邻模型进行轨迹仿真,在 NGSIM 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仿真测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元高斯模型对轨迹的评价更合理,该方法也可用于改善和扩充数据集,剔除部分不合理轨迹,将仿真概率较高轨迹加入到数据集。
  • 李青峰,曾俊伟,钱勇生,广晓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十分重要。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两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2008—2017年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缓,未来城市系统的发展将超越交通系统,交通建设会成为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特点,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勉强协调,但西北多数地区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缩小地区内部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 潘 杰1,安子贞1,马超群2,黄家淙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效率,提出在交叉口设置预信号,利用预信号双停车线间的待行区域,对交叉口进口道处的交通流重新组织分配。该方法能提升交叉口进口道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车辆延误,基于此,以社会车辆为研究对象,考虑将不同流向的车辆在交叉口处进行分流,将车道分布与待行区长度计算相结合,通过对比不同进口道布设形式下车辆换道产生的无效面积,选择效率最高的预信号停车线布设形式,并根据车辆换道行为,优化待行区长度计算模型。最后,运用 Vissim 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比预信号设置前后及预信号停车线优化前后交叉口通过的车辆数、车辆延误、行程时间、停车次数等指标,验证提出的预信号停车线设置方法的有效性。
  • 刘天阳,邹常丰,赵博佳,许 莹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42-4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无信号 T型交叉口左转车辆转向灯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建立无信号 T型交叉口处路段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开放边界条件下研究左转车辆转向灯开启位置距交叉口的距离对交叉口处交通流影响。研究表明:左转车辆转向灯开启位置距交叉口的距离与交叉口处路段平均行驶速度、车流密度关系密切。左转车辆在通过无信号 T型交叉口之前,提前开启转向灯为后方车辆提供变道信息,有利于提高交叉口处的车流通行效率,但过早开启转向灯会造成道路资源浪费,同时降低相邻车道的车流通行效率,会对相邻车道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较大影响。
  • 崔婷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交通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构建与编制工程已全面开展。目前对于交通强国背景下小城镇交通规划研究多为单一角度,不够全面和系统。分析新形势下综合交通的发展重点,从“人性化”“综合化” “生态化”“规划协调”四方面探究小城镇交通规划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小城镇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居民、道路、交通空间为核心需求对小城镇交通规划产生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探索新背景下小城镇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引领我国小城镇的交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
  • 李青青1,薛 锋1,2,左大杰1,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5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路技术标准是铁路建设和运营能够安全、高效实施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已步入到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技术标准制定机构、构成特点、划分阶段、认证制度及制修订差异等方面,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政治态度、经济条件下的铁路技术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将制定前、实施过程中及实施过程后3个方面进行对比,提出我国铁路技术标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与措施,对完善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铁路技术标准高质量发展、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及促进与国际技术标准体系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 魏向东1,李 海2,赵 宝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秦铁路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战略大动脉,近年来其货运量呈现出不稳定现象。为提升货运量,以大秦铁路为对象,研究其货运增量策略。对大秦铁路列车开行及货运量发展情况进行阐述,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大秦铁路货运量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扩大需求、保证供应、提升运能三方面提出实现大秦铁路货运增量的策略。分析表明:为实现大秦铁路的货运增量,可从产、运、需三方面同时着手的。
  • 张 新,李广儒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港口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港口主导、多方参与的港口供应链融资联盟能够有效推动港口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为解决融资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对传统的 Shapley值法进行改进,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承担、信息共享水平及客户吸引力4个影响因素,并运用经 TOPSIS法修正后的云重心法确定收益分配修正值,从而弥补Shapley值法的不足。算例结果表明,改进的Shapley值法在港口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于联盟的稳定发展。
  • 傅崇辉1,焦桂花1,傅 愈2,王秋珵3,李 兵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3): 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中国各城市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利用政府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数据,根据人口与环境关系理论构建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对抑制私人汽车的过快增长有一定作用,但政策效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实证分析发现,贵阳市政策效应并不显著,而杭州市的政策效应比较小,因此,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可能并不适合二、三线城市。尽管人均私人汽车增长是人口、经济和家庭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但人均 GDP是最首要的驱动因素。许多一线城市的人均 GDP已经超过库茨涅茨环境曲线拐点,人口和家庭条件也不支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这也是未来政策调整需要考虑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