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 全选
    |
  • 张怡雯, 钱勇生, 曾俊伟, 魏谞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考虑驾驶行为因素的小汽车与卡车混合系统的交通流特性,运用元胞自动机建立相应的跟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不同条件下混合流的基本特性及拥堵情况。结果表明:若卡车混入率增大,车辆平均车速和相应交通流量都会降低;冒险系数β越大,即当驾驶员行为更激进时,道路交通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就越大,车辆的通行程度得到提升,此外,冒险型与保守型的驾驶员比例越高,平均速度也越大。关于交通拥堵状况,不同密度下是否加入卡车对拥堵的影响也不同,低密度下卡车的添加会减轻拥堵,而高密度下则会加重拥堵,并且在高密度条件时的纯小汽车和卡车加入两种情况下,冒险系数越大,越会加重道路拥堵。
  • 贺梓锋, 潘晓杰, 赵佳虹, 柯紫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障腐蚀性危险品的储运安全,研究一类选址-路径优化建模与求解方法,协同解决储运中心选址、配送路径优化和车辆配置决策。根据危险品的腐蚀性特征,以道路为风险影响对象,设计风险度量模型。考虑危险品配送过程的运量递减特征,采用双商品流建模方法,建立总成本最小和总风险最小的选址-路径优化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复杂度,设计模拟退火-多目标粒子群混合算法和求解步骤。最后,通过实例和测试算例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和算法能在263s内对30个节点规模的问题求得有效方案。相较于传统风险模型,新模型能降低8.00%的总风险和3.53%的总成本;相较于常规多目标优化方法,新算法能缩短近90%的求解时间。
  • 宋成举, 尹耀君, 范本科, 昝永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降低车辆因频繁启停造成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提出一种考虑排队长度动态变化的信号交叉口车辆生态驾驶速度优化策略。首先,根据排队长度预测目标车辆与排队队列的碰撞时间(TTC)。其次,将目标车辆通行策略分为匀速、加速、减速三种情况建立通行决策模型,结合改进的三角函数速度优化模型计算最优通行速度,确保车辆以平滑的速度顺利通过信号交叉口。最后,在不同排队长度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分析速度优化策略与无速度优化策略的时空轨迹。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速度优化策略既可以提高绿灯利用率,又可以降低目标车辆的燃油消耗,相较于无速度优化策略驾驶,燃油消耗最多可降低19.5%,对信号交叉口处车辆生
    态驾驶有积极作用。
  • 李喜梅1, 2, 杨海权1, 2, 张冬兵3, 常 博1, 2, 母渤海4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运营期内波形腹板组合梁桥的疲劳安全问题,基于WIM 系统实测车辆荷载数据对桥梁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利用某高速公路桥梁WIM 系统实测车流数据建立随机车流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随机车流作用下波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疲劳应力,通过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评估波形腹板组合箱梁桥疲劳寿命,并探讨车流量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车流作用下,波形腹板组合箱梁桥钢底板与波纹腹板焊缝相同折角处的应力值内侧比外侧大,导致内侧的疲劳损伤比外侧大,疲劳寿命较短;车流量变化对桥梁的疲劳损伤影响较大,随运营时间的增长,桥梁的疲劳寿命快速下降。因此,在运营期内需对桥梁运行车辆采取一定的限流限载措施。
  • 赵梓乔1, 马书红1, 孙杏芳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居民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影响居民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潜在因素,对出行者选择网约车的出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揭示疫情前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变化;建立复工后居民出行选择的二元Logit模型,识别影响选择网约车出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复工后,出行者对公共交通产生排斥心理,公司职工通勤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和网约车;出行者更关注网约车的车辆消毒、安全报警功能、车内隔离防护等措施;网约车用户中男性是女性用户的2.081倍;年轻群体(20~30岁)是使用网约车出行的主体;无车人群更倾向于选择网约车出行;网约车的出行费用优惠于传统出租车成为吸引出行者的主要优势。但网约车的乘车安全问题,对出行者选择网约车出行有消极作用。研究成果能够为提升网约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 张建华, 贾东方, 李 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网联环境下汽车和公交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特性,考虑驾驶员行为改进Gipps安全距离规则,结合美国path实验室提出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Control,CACC)跟驰模型加速度定义,构建异质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CAV)与公交车辆混入比例对交通流通行能力、行驶速度、道路拥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V比例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大,临界密度增大;当道路上车辆组成仅为CAV车辆时,通行能力提升2.45倍、临界密度提高2.84倍;当CAV比例为0.5,随着公交车比例的增加,道路随机多发的轻微拥堵明显减少,通行能力、平均行驶速度略微减小。网联车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减少拥堵,且随着公交车比例的提高,网联公交车更易形成队列,使道路拥堵得到明显改善。
  • 马培付, 沈小燕, 刘晨曦, 胡家振, 蓝 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实现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的科学选址布局,提升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考虑危险品车辆本身的危险属性会增大选址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方法。首先,根据危险品车辆GPS轨迹数据对研究区域停车泊位需求进行预测,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停车场选址影响因子权重,并按重分类加权叠加;然后,根据综合适宜性评分值、禁止建设区域、面积过小等约束条件,筛选出停车场初始位置;最后,通过位置分配模型结合城市道路网络,确定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的位置和数量,实现对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的优化。以苏州市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为列,选址结果不仅验证该选址方法的实用性,还能为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提供新思路。
  • 王 燕1, 2, 3, 刘 杰1, 2, 3, 潘家冬2, 3, 周耀福2, 3, 蔡延山2, 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开展不同固结围压、不同干密度下的静三轴试验,分析饱和原状和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抗剪强度参数变化,引入邓肯-张模型,得出饱和黄土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围压对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影响显著,原状黄土应力-应变曲线高于重塑黄土,随着固结围压增大,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和理想塑性转变为硬化型;干密度对饱和黄土试样剪切特性影响成正相关,干密度增大,抗剪特性指标上升,摩擦角、黏聚力增长,原状黄土抗剪特性大于重塑黄土;采用邓肯-张E-B模型对饱和黄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得出E-B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高的结论。
  • 付 帅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完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事故规律,提升隧道事故预防处置水平,统计分析云南省共9 185起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历史数据,总结隧道事故发生频次、事故类型及车型比例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并提出相关安全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事故频次和月份相关,1月、3月、6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内隧道事故发生频次较高;隧道事故类型主要包括追尾、碰擦、自燃、碰撞设施、掉排水沟等,追尾和碰擦事故占比超出90%;隧道事故的易发车型比例从大到小分别为小客车、大货车、拖挂车、中货车、大客车和小货车;不同隧道区段的隧道事故发生频次不同,从大到小分别为隧道入口段1、中间段、出口段1、入口段2、出口段2、过渡段1、过渡段2。
  • 钟永煌1, 2, 3, 朱春生1, 4, 5, 张江鹏2, 3, 雷兵兵2, 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的最佳规格探究相对较少,市面上的格室规格较多,需对格室规格变化引起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探究。选用市面上7种不同高度及6种不同焊距的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进行大型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格室焊距越小,高度越高,其加固风积沙地基的性能越好。当格室焊距为500mm、格室高度为50~200mm时可以提高风积沙地基承载力2.75~4.29倍,当格室高度为100mm 时,格室焊距为300~800mm时能提高风积沙地基承载力2.32~3.75倍。格室层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均对荷载有分散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尤为明显。当竖向沉降相同时,焊距相同的格室应变走势大致相同,高度相同的格室焊距越大条带应变越小,格室层条带的侧限作用越差,加固效果越差。选用高度×焊距为150mm×500mm 的格室加固风积沙地基,效果最佳。
  • 于景飞, 张 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6):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特性对轨道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Space-L建模方法构建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实证分析该网络的复杂特性;选取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比例两项指标,仿真分析网络面临攻击的剩余功能,进而评估其鲁棒性。结果表明: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属于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模型,面临突发运营事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在蓄意攻击状态下的鲁棒性较差;要重视网络中度值较大、介数较大站点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维护工作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