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25
  

  • 全选
    |
  • 裴玉龙, 胡兴洲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公交线路运营效能,满足乘客出行与公交运营的冲突性需求,以乘客出行时间、公交运营成本、公交 运营效能为优化目标,考虑乘客滞留情况,构建以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的公交时刻表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该模型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以哈尔滨市106路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 果以Pareto解集中的方案4为例,乘客出行时间减少27%,公交运营成本降低5%,运营效能指数F3 优化率为34%, 采用优化后的发车时刻表能够有效改善目标值,减少乘客滞留情况。通过权重系数分析,验证时刻表优化模型及求 解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模型可为编制不同需求情况下的公交时刻表提供参考。
  • 李 利, 唐秋生, 王 攀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居民短距离出行意愿的决策机理,在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的 基础上新增交通政策和防疫政策,构建居民短距离出行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以2022年10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 间在重庆市主城区采集到的254份居民有效调查问卷为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居民短距离出行意愿的 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短距离出行意愿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2.097,RMSEA值为0.066,GFI、 AGFI等其余指标均拟合良好,表明该模型与有效数据具有良好的适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间交通政策、 防疫政策、短距离出行的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对居民短距离出行意愿产生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总效应值分别为 0.327、0.290、0.230、0.450;增强居民对短距离出行中交通政策和防疫政策的效果感知,同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 宣传力度以提升城市居民对短距离出行的主观信任度。
  • 郑圣旺1, 王京元2, 高颖超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题,面向泊位共享构建一种基于共享泊位供给量预测的泊位分配模型。基于BP神经网 络,构建当日相邻时刻、相邻工作日同时刻、相邻周同工作日同时刻三种不同时间粒度下的共享泊位预测模型,进而 基于组合预测理论构建组合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考虑收费模式的影响以共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固定收 费、递减阶梯收费以及递增阶梯收费三种泊位分配模型,提出停车共享总收益、泊位利用率和停车请求接受率的评 价指标。以深圳某办公停车场及其毗邻居住区为例进行实例应用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组合预测 模型对共享泊位供给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49%;泊位分配模型能显著提高泊位利用率,测 算案例办公区夜间共享时段停车场的整体泊位利用率由共享前低谷的14%提高到共享后的76%;递增阶梯收费模 式的收益和泊位利用率最高,接受的长时停车请求最多;递减阶梯收费模式的收益和泊位利用率最低,接受的短时 停车请求最多。
  • 孙 健1, 周竹萍2, 欧婉情2, 彭云龙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交叉口机非碰撞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基于YOLOX+ DeepSORT多目标检测与追踪算法,提取无人机视频中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轨迹数据,并获取交通参数。其次,基 于机非碰撞风险分析,从空间维度提出评价指标最小接近距离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相位角,从时间维度提出评价 指标到达最小接近距离的时间。最后,融合时空指标提出机非碰撞风险评价模型。选取南京市三个交叉口进行实 例分析,并利用冲突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验证CRA模型。结果表明:YOLOX+DeepSORT算法检测机动 车和非机动车的准确率分别为93.5%、89.9%。CRA模型能够合理量化机非碰撞风险,用于评价交叉口安全水平
    是有效且可靠的。
  • 王远峰, 孙小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共享电动汽车用户参与充电调度的意愿,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Logit预测模型。首先设计 考虑不同停车点与目的地情景中用户在激励措施下对有无充电设施的停车点选择行为的调查问卷,并将非线性回 归方法应用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累积前景理论模型的参数标定;其次利用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Logit模型对用户参 与充电调度的意愿进行预测分析;最后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多走距离对用户参与充电调度意愿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户愿意参与充电调度的预测概率为61.82%,与问卷调查所得的实际选择概率58.21%的误差在允许的 -1.5% ~4.5%范围内;在参与充电调度可以获得奖励的激励下,部分共享电动汽车用户可以忍受多走一段距离 将车辆停放到有充电设施的停车点并获得奖励;用户前往目的地多走距离增大时的充电调度参与概率变化幅度大 于距离减小时的概率变化幅度,符合累积前景理论中决策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的特性。
  • 陈娇娜1, 陶伟俊1, 靳引利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绿通车查验的业务知识,以高速公路绿通车查验记录的文本信息为数据来源,提出一种不合格绿通 车致因机理建模方法。首先,运用文本挖掘提取关键词作为文本特征项,绘制词云图并建立共现矩阵;其次,采用社 会网络分析方法将文本特征项划分为关键特征、重要特征、次要特征和一般特征四类;最后,通过CONCOR凝聚子 群分析和层次聚类,揭示文本特征项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陕西省实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割度取 值为3时凝聚子群效果最优,327个特征项被分为8个子群和137个凝聚簇。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揭示文本特征项之 间的耦合关系和层级结构,揭示不合格绿通车形成原因和规律,促进绿通车查验文本信息数据的资源化。
  • 吐尔逊·买买提1, 陈俊豪1, 谢海巍1, 高卫平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公路技术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对路面综合评价指标的贡献率,以国家高速公路G3012吐和 路段上行为研究对象,以数据驱动技术的权重量化为视角,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公路进行分段,应用反向传播神经 网络构建路面综合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并结合平均影响值方法分析各项评价指标与路面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 以高速公路测试段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法将路段分为3个区域时会更好地呈现研究对象跨越不同 区域的现状,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平均值算法组合模型,得出路面跳车评价指标对路面综合评价指标的贡献率 高于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约87.65%、94.48%及87.40%,与现行规范中固定权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沥青路面 使用性能评价体系引入基于数据驱动的权重精细化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
  • 王晨菡, 王肖寒, 吴翊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超级高铁初期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概念扇的超级高铁安全性解释结构模型。首先,利用概念扇 对超级高铁的5类安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得到18种潜在风险要素;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风险要素 间的相互关系并划分层级,建立超级高铁安全模型,找出影响超级高铁安全运行的深层次、间接和直接风险要素;最 后,根据超级高铁安全模型,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表明,主观原因是影响超级高铁安全运行的最深层风 险要素;检测系统故障、管道损坏和端口对接密封性差是影响超级高铁安全运行的间接风险要素;抽气系统故障、过 渡舱损坏和未检测到列车驶入是影响超级高铁安全运行的最直接风险要素。
  • 杨省贵1, 2, 刘冰洋1, 于瀚翔1, 高 阳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6):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机场运营效率是实 现航空客货有效运输的关键。从机场运营效率的研究对象选择、测度指标选取、评价方法使用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关 于机场运营效率研究的相关文献,得出研究对象统一、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忽略机场运营中非期望产出、忽视过程指 标及测度方法单一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不仅要注意时间跨度,还应考虑空间因素,同时,测度指标应将非期 望产出指标纳入,并加入过程指标,研究方法则应依据研究目标和对象进行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