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25
  

  • 全选
    |
  • 李志斌, 黎 萌, 刘 攀, 徐铖铖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近年来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波动消除策略的研究进展,根据模型构建的技术手段将其分为三类:跟 驰模型稳定性解析控制、交通流波动传播轨迹控制、强化学习驾驶行为优化控制。回顾各类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模型 机理,对比讨论各类控制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并从技术背景、研究场景、算法流程和应用理论方面提出智能网联环境 下交通流波动消除策略的未来深化研究方向,包括考虑多车道道路环境、交通流微观机理、车辆冲突博弈的复杂情 境,考虑宏微观智能网联车控制与交通流主动控制的融合优化,考虑数据缺陷、系统不确定和环境扰动下系统可扩 展性和鲁棒性提升,以期为了解交通流波动消除研究进展、提升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波动控制效果提供参考。
  • 黄湘智1, 王晨曦2, 岑学楷1, 黄合来1, 蔡 铭3, 4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自主运行、演化的新一代自主式交通系统(ATS)发展亟需完善体系框架,以应对技术和需求的迅猛发展。 以ATS框架中的功能为对象,旨在为系统功能建立一套客观且可验证推广的科学划分方法,使得ATS体系框架中 的信息流动更加清晰,为系统仿真验证提供支持。通过定义7个维度的属性将功能描述转化为分类文本数据,改进 K-modes聚类算法建立多属性分类数据聚类模型。聚类中心采用多个属性值及其类内出现的概率组合,并使用信 息熵计算类内属性权重。最终,以相异度之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输出结果,并从迭代方式、属性选取等角度展开灵 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本满足功能域划分需求,通过有监督迭代、功能属性细化及描述规范化处理 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功能划分合理性。
  • 胡晨皓1, 2, 许得杰1, 2, 巩 亮1, 2, 杨阳阳1, 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模式的广泛应用,准确描述大小交路乘客出行选择行为,对列车 开行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影响。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乘客在面临相同起讫点的多交路出行时具有选择直达列车的偏 好,缺少对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以大小交路跨交路出行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定不同到达交路列车形式及 满载率设定相应出行情境,由此将大小交路出行的乘客类型进行划分,并针对无直达偏好类型的乘客,分析其自身 属性、路径信息、出行距离和列车满载率等因素对乘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直达偏好类型的乘客占比高,出行 选择主要受出行距离及当前到站列车的满载率影响。
  • 孙祥龙, 刘凯铸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评价普通干线交通安全风险状况,以 黑 龙 江 省 近5年普通干线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 过 评 定 模型(Logit)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建立“风险输入-安全保障-事故输出”三维度风险评价体系;将基于指标 相 关 性 的 权 重确定法 (CRITIC)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进行组合,建立交通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国道 G229路段 进行实例分析,力图为运营期交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救援响应时间、路面使用状况、平纵线型不良 比例、V/C比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各路段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应 采取不同的改善措施,以有效提高普通干线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 艾合太木·艾斯凯尔1,孙小慧1,屈 蕾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共享电动汽车网点选址布局不合理问题,从低碳角度出发,以建设共享电动汽车网点成本、用户出行 时间成本及建设共享电动汽车网点碳排放和共享电动汽车路径碳排放最小为目标,以共享电动汽车网点覆盖程度 为约束,构建计及碳减排的网点多目标选址规划模型,设计多目标优化算法 NSGA-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 ChicagoSketch(芝加哥写生)网络为算例求解模型得出网点选址结果,并 将 其 与 基 于 K-means(K 均 值)的 聚 类 算 法 网点选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及碳减排的共享电动汽车网点选址模型在车辆路径碳排放、聚类内部平均距 离和聚类间平均距离等指标上表现更好。
  • 毛春醒,左忠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合理地分析出租车乘客满意度,从安全、便捷、舒适的角度定性研究出租车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在 此基础上构建出租车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将乘客满意度划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物 元评价模型,定量呈现各级评价指标的满意程度,从而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应用大连市出租车乘客 满意度调查数据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车容车况、提醒乘客系安全带、路边等车时间指标权重相对较大且满意度 情况较差,是影响乘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大连市出租车乘客满意度的最大综合关联度为0.04,隶属于比较满意等 级,验证物元模型在乘客满意度评价中具有可行性。结果可以为出租车运营企业提高乘客满意度提供参考。
  • 张硕杰1,牛国玺1,王梓旭2,王子诺3,张轩宁3,张久鹏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总结国内外无线充电道路技术进展,对比分析电磁谐振式、电容式和辐射式等电能传输方法的优缺点,重 点分析提高电磁谐振式工作性能的方法,并结合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的充电需求阐释道路无 线充电设施部署方法。分析表明:当前无线充电效率相对偏低,需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但其影响因素众多,需进一 步加强对电容式和辐射式功率传输的研究及三种方式之间的经济效益对比,并考虑将无线充电道路设施的部署优 化模型进行试点运行和测试,从而更快推进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以及公路交通系统无线充电的应用化。
  • 东北林业大学 交通学院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超高速公路三波护栏防护性能角度出发,运用有限元软件 HyperWorks和 LS-DYNA 进 行 联 合 仿 真。分 别以100~180km·h-1为碰撞速度、5°~20°为碰撞角度,以护栏最大动态变形量和吸能量、汽车的驶出角和合成加 速度为评价指标,对三波护栏的防护性能进行考量。研 究 结 果 表 明:随着碰撞速度和角度增加,护栏吸能占比曲线 呈先增后减再增趋势,波形梁是护栏的主要吸能部件。碰撞速度为160km·h-1、碰撞角度为20°时,护栏最大动态 变形量为880.2mm,超出750mm 安全值;碰撞速度为140km·h-1、碰撞角度为20°时,车辆驶出角为12.16°,超过 驶入角的60%,对临近车道车辆造成不利影响,车辆合成加速度峰值为33.05g,大于安全值20g。该三波护栏用于 设计速度低于140km·h-1的超高速公路,防护性能满足安全评价标准。
  • 崔泽毅1,2,王建西1,2,3,王晓曼1,2,郭庆1,2,邢文佳1,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长大隧道施工中有轨快速运输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方法缺乏便捷高效性问题,通过轴箱垂向加速度和 轨道高低不平顺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建立 LSTM 与 GRU 融合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估计模型。结果表明:利用 LSTM-GRU 模型估计的高低不平顺幅值和对比值变化 趋势基本相同;估计值和对比值的差值最大为1.38mm,占最大幅值的8.84%;其中差值在15%(1.02mm)以 内 的 数量占样本总数的86.4%。LSTM-GRU 模型相对 LSTM 模型,训练 时 间 下 降37.51%;相 对 于 GRU 模 型,高 低 不 平顺均方根误差下降30.77%。针对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有轨运输,LSTM-GRU 模型不仅能保证估计精度,还能 明显降低估计时间,对长大隧道施工有指导意义。
  • 高 龙1,2,谢秉磊1,宗传苓2,张 宁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基本特点,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理念进行分析。首 先,阐述城际铁路建设项 目全寿命周期的基本内涵;然后,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并提出各要素的测算方法;最 后,以深汕铁路为例 进行案例分析。测算结果表明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收入不仅可以覆盖项目运营成本及项目债务本息,并 且全寿命周期存在项目盈余;财务敏感性分析表明工程投资对项目效益影响最大,其次为客运周转量和旅客运价 率,建议合理控制项目投资规模、提升客流效益并优化运价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一 定技术参考。
  • 欧阳婧,莫辉辉,刘雪妮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5):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机场体系结构变化引起的腹地旅客需求和经济效益变动情况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区域市场需求、 地面交通可达性、服务品质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多因素复合空间分析模型。基于高德地图 API实时出行数据,对区 域内各机场与腹地之间的交通流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借用有无项目对比法思路,构建基于客流变动的区域民航 经济效益评价模型,旨在为多机场体系内的机场建设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以京津冀机场群为例,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大兴机场的投运将使京津冀机场格局呈现局部集聚和全局优化并存的局面,双枢纽的功能定位使得大兴与首都机 场对北京核心市场的客流吸引力趋于一致。通过显著拓展北京民航市场发展空间,预计当大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 达到7200万人次时,累积时间节约总效益将超过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