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 全选
    |
  • 陈 峻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方式衔接。基于城市多 模式交通网络与枢纽衔接和转换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广义枢纽概念,围绕多模式交通网络与广义枢纽的供需特征、 交通分配、优化方法、仿真研究等进行研究综述。基于城市综合交通呈现“多方式出行需求、多模式网络供给”发展 趋势,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多模式交通网络供需特征及互动机理、一体化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多模式网络 与广义枢纽协同优化和多模式组合出行与广义枢纽仿真。上述重点研究方向将为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水 平、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方式结构提供支撑。
  • 程雅婷1,赵胜利2,谷远利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流预测的精确性,相较于忽略噪声影响的传统预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双向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预测模型(WBLA)。WBLA 模型首先采用小波变换,将交通流数据分 解为特征项及噪声项,在此基础上,对特征项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进行预测,对噪声项采用自回 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进行预测,最后对两项预测结果求和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将未考虑噪声影响的其它基 准方法作为对比模型,在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及验证,实验结果表明:WBLA 模型同未考虑 噪声影响的次好模型相比,MAE、RMSE和MAPE 分别下降17.86%、15.98%、16.39%,表明WBLA模型符合实际 交通流速度变化趋势,模型合理性得到验证。
  • 王京元1,唐海军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旅游和交通双重视角,基于交通安全和旅游管理两个维度,探析景观桥行人容量和承载力的测算机理。综 合考虑行人安全性与舒适度,提出空间容量和心理容量双控测算准则,构建极限空间容量、最佳空间容量、极限心理容 量、最佳心理容量的承载力测算指标,并选取“人均空间面积”作为具体的控制指标,确定景观桥行人容量的测算方法。 借鉴行人微观空间特性、行人设施服务水平及旅游景区景点容量评估等文献成果,提出景观桥行人容量测算的人均空 间面积推荐取值,建议极限空间容量、最佳空间容量、极限心理容量、最佳心理容量的人均空间面积标准分别为 0.75m2·人-1、1.5m2·人-1、1.6m2·人-1、3.24m2·人-1。以深圳大顶岭绿道“三桥”为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应 用,探究管控措施,建议人流量达到极限空间容量时需启动应急预案。
  • 汪 瑜,温国兵,雷 迪,于娇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航线网络设计将航空公司视为唯一决策者而忽略其它网络设计参与者对于航线网络设计方案 的影响,基于机场视角建立上层模型以最大化机场旅客吞吐量为目标和下层模型以各航空公司航线网络设计总成 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在上层模型中,要求在机场市场运营补贴限额下提供给下层航空公司若干市场 补贴方案,并基于下层航空公司提供的市场运输方案,开展基于TOPSIS综合评价的运输方案选择;在下层模型中, 要求若干个非严格多分配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提供给上层机场各市场运营补贴方案的运输方案。实例计算结果表 明,与传统航线网络设计模型相比,双层规划模型得出的方案使机场旅客吞吐量明显提高,且设计出的补贴O-D对 运输路线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 古红霞,胡永仕,吕书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鲜电商前置仓选址-路径问题中成本与客户满意度之间存在的效益背反现象,在仅考虑成本目标的传 统选址-路径模型基础上,以生鲜产品送达时间和新鲜度量化客户满意度构建总成本最低和平均客户满意度最高的 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运用精英选择策略、快速非支配排序及 拥挤度计算保留优质解和加快算法收敛速度等方法,对Solomon标准算例RC105数据集加入时间窗约束后进行仿 真实验,得出最小成本为10961.87、最高平均客户满意度为0.68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大幅度增加成本投入 的情况下,考虑客户满意度的生鲜电商前置仓选址-路径优化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平均客户满意度最高提升 19.64%,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不同情景下的前置仓选址-路径方案,满足生鲜电 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需求。
  • 刘 云1,杨信丰1,党浩烊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响应国家绿色出行的号召,依据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意愿来探究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潜在因素,采用过滤式filter和包装式wrapper两种特征选择算法 对关键因素进行初步提取:结合filter算法中的信息增益率与基尼指数增益作为评估特征变量的标准对各因素进行 评分排序,在wrapper算法中构建多项式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以及支持向量机3种分类器模型,选择分类性能较好 的分类器筛选特征变量。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筛选出来的因素进行2次提取,参考显著性水平以及估算系 数分析各因素对绿色出行行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出行的出行方式、出行态度、疫情影响、出行费用、环保 意识、主观规范、学历以及私家车拥有情况8个因素对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 议,为交通管理者倡导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提供参考。
  • 孙红松1,焦伟杰2,孔维麟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利用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设施,针对机场车道边交通流特征,对机场出发车道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 量化分析。探讨国内常见出发车道边布局形式、交通特征及通行能力,基于各车道通行能力构建考虑停车道溢出状 态的出发车道边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例,利用VISSIM 微观仿真软件的参数标定和场景构建 对通行能力模型的准确性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和仿真通行能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4.2%。最后,在济 南遥墙机场规划中的T2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设计5种布局方案,并运用仿真评价方法对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方案3和方案4的运行效果最优。
  • 陈 玲1,高燕梅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满足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由于PC(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时斜拉索分批张 拉方式与实际设计存在差异,为消除结构线形与受力状态偏差,建立支架施工的PC独塔斜拉桥三维空间有限元模 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调整索力与张拉时间使桥梁实际状态尽量与设计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实际 施工状态修正后的斜拉索索力、主塔与主梁位移及截面应力变化规律与原设计状态基本一致,塔柱顶部、线形偏差、 主梁挠度与应力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最小二乘法对于消除支架施工PC非对称独塔斜拉桥施工偏差效果较好。
  • 李 俊1,李英涛2,李明亮1,周 韡2,祖雅群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排水沥青路面中轻度飞散和抗滑衰减等病害的维修问题,提出采用大空隙超薄磨耗层作为预防养护措 施。首先,结合典型应用形式,从旧路面预处理、黏层洒布、磨耗层混合料施工、开放交通等方面介绍磨耗层施工关 键技术;其次,提出磨耗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并依托实体工程实施验证磨耗层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磨耗 层的应用形式决定其结构形式、厚度以及黏层材料类型等施工参数;应重点关注原排水路面清孔、铣刨立面冷接缝 处理、施工温度保证等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可使用早强型高黏剂实现快速开放交通;实体工程应用效果验证磨耗 层具有优异的排水抗滑性能。大空隙超薄磨耗层可作为排水沥青路面过渡性养护措施,用于处治中轻度飞散和抗 滑衰减等病害。
  • 任俞霏1,2,李 磊1,2,过加锦1,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高铁沿线风速短期预测的精度,利用基于自适应去噪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灰狼优 化(GWO)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高铁沿线风速进行短期预测。以某高铁沿线每间隔1min采样 的风速数据作为仿真对象展开建模实验并与其他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CEEMDAN-GWO-LSSVM 模 型可以显著提升风速预测精度和准确性,其中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3项评 价指标提升程度分别达71.17%、46.14%和42.49%,均为最高。降低预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为我国高速铁路沿线 的短期风速预测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郑洪财,钱勇生,曾俊伟,魏谞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 25(2):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区域交通、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选取甘肃省及省内12个城市为研 究对象,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甘肃省及其城市2010—2019年的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关 系及时空演化特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个别年份甘肃省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整体保持稳定 增长趋势,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截至2019年,除兰州外,其余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相比2010年 提升较小,耦合协调程度呈良性发展,各城市耦合协调等级均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σ收敛性检验表明各城市耦 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 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