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25
  

  • 全选
    |
  • 王忠辉, 王立晓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动汽车因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推广却受到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 的制约。基于上述背景,首先介绍电动汽车现存的充电方式;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总结了充电需求的影响因 素,并依据数据论述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然后对电动汽车充 电设施布局模型进行梳理,并对不同利益主体所考虑的规划目标等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未来可围绕多类 型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依据规划对象进行充电设施布局、挖掘充电需求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等方向开 展充电设施布局研究。
  • 常 铮, 裴玉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描述某一时刻城市道路的实际承载车辆数,提出实际承载量概念。运用Python编程且调用百度地图 Web服务中的API,克服传统交通调查难以实现全样本、大范围实时交通数据连续采集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基于交 通流理论中速度与密度的关系构建实际承载量和实际饱和度计算模型。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与低等级道路相比,高等级道路高峰实际承载量与理论容量之间相关性更强;工作日城市道路平峰实际承载量 仅为高峰的60%左右,而周末不同时段实际承载量差异较小;快速路与主干路高峰实际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等级道 路,说明出行者更倾向选择高等级道路出行。模型可从交通需求角度对承载量较高的道路和出行热点区域进行识 别,进而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新思路。
  • 谭 倩, 唐秋生, 许 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汽车客运站布局存在的主观性较强问题,提出基于SLP法的汽车客运站功能区布局方案评价方 法。首先,通过对比研究将系统布局方法(SLP)中相关要素映射至交通场站中,依托客流分布和组织流线,构建一套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功能区布局设计模型;其次,拟定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差异作为定量分析指标,使用熵权法确 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由TOPSIS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克服SLP法布局结 果非唯一解的局限性;最终以黄山旅游客运中心为案例,结合实际情况拟定4个备选方案,经评价模型确定最优方案 TOPSIS评分为0.5033,灰色关联度评分为1.0649,综合评分为0.7941,可为客运站布局方案选取评价提供参考。
  • 梁顺利1, 李香红1, 李大韦2, 郑兰兰1, 宋晖颖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共享出行颇受关注。共享电动车的共用头盔会与使用者口鼻密切接触,更易发生 病毒传播,配有共享电动车头盔的企业应加大消毒措施。从疫情背景及卫生健康提升方面考虑,企业应安装适宜的 消杀装置进行头盔消毒,但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面对矛盾问题,政府与企业对安装体现不同态度、采取不同策 略,以此来最大化各自利益。建立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并将演化分为四种情况,通过MATLAB进行演化仿真,进 而分析影响企业安装头盔消毒设备以及政府监管企业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而促进共享工具的卫生安全性,提 升疫情期间共享出行的分担率。
  • 胡晴晴1, 孙 宏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飞行学员在私用驾驶员训练课程的训练效率,以33名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私照过程的三个 关键节点,选取可以反映学员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正态分布的 概率特性提出评价等级划分方法,进而分析训练效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训练效率等级为优秀和良好 的学员中,100%的学员实践考试均进行1次、累计飞行经历时间均为63h;在合格和不合格的学员中,83%的学员首次 单飞累计飞行时间超过均值24h、实践考试进行2次。该评价方法对学员进行有区分度的评价,为选择训练效率较高、 综合能力较强的飞行学员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并使学员和教员的后续学习安排更具针对性。
  • 房 新, 谈敏佳, 吴啸宇, 何 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反映铁路运行的安全状况和未来趋势,并考虑到铁路事故发生的非线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使用灰色马尔 可夫模型对铁路事故死亡人数进行预测。采用2010—2020年全国铁路事故死亡人数数据进行建模和验证,对 2021—2023年铁路事故死亡人数进行预测,判断未来3年内的铁路运行安全状况和趋势。应用结果表明:灰色马尔 可夫模型可以提高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经过修正后,2019年的预测值精度提高22%,2020年的预测值精 度提高50%。预测2021—2023年中国铁路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将维持在8%左右,铁路运行状态良好,但可通过扩 大监管措施和加大惩治力度等行为提升安全运营状况。
  • 石生钿1, 钱勇生1, 曾俊伟1, 杨民安2, 魏谞婷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协调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关 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分形理论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以Hausdorff维数为依据,通过测算空间关 联维数、牛鸦维数比、聚集维数等指标,充分考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影响,对比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其周边四 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力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一体化发展提 供参考。结果表明:五大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布都具有分形特征,但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间交通网络通达性 和关联程度较高,且城市体系呈集聚态分布,从中心城市向四周呈现密度递减趋势。
  • 李 凯, 林宇舜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视频车辆进行实时准确跟踪,可以为智能化交通管控提供重要信息。然而,在一些复杂的行车环境中,车 辆之间的遮挡现象会严重影响跟踪性能,因此,为实现在复杂交通背景下车辆的实时鲁棒跟踪,提出一种基于卡尔 曼滤波与动态卷积的轻量级重识别车辆跟踪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跟踪方法在公开的UA-DETRAC车辆数据集 上的MOTA达到80.25%,比现有基于ResNet的跟踪方法提高2.42%,IDSW 显著减少10%,且优化后的跟踪速度 较之前提升25%。研究结果表明,该跟踪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抗遮挡性。
  • 韦 斌1, 唐 飞1, 谭晓明1, 2, 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隧道出口的微气压波噪声污染问题愈发严重。高速列车穿越隧道速度 增大到350km·h-1时近隧道区域形成较强的非线性声源区,其非线性随着高速列车穿越隧道的速度增大而增强。 传统CFD方法计算效率较低,难以精确模拟此类现象,且用线性微气压波预测模型误差较大。针对该问题,根据现 有线性微气压波预测模型,结合高阶谱差分计算气动声学模型与完全匹配层人工边界,构建非线性范畴的隧道微气压 波预测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论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200km·h-1、250km·h-1、300km·h-1、 350km·h-1速度级下,微气压波声压峰值分别与隧道轴向距离r-0.87、r-0.86、r-0.85、r-0.83成正比。
  • 柴小艳1, 周天星2, 任子兰3, 胡萍3, 薛锋3, 4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站点吸引范围划分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期客流预测的开端,解决站点吸引范围重叠是提高客流预测结 果准确性的关键一步。以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站点间吸引范围重叠为对象,总结出4个不同类型的相邻站点间重叠 类型,提出基于泰森多边形的路网距离与站点实际调查法两种方案。最后以武汉市地铁8号线2期工程中的中南医 院站和水果湖站为例,分析两个站间的吸引范围。结果显示,基于路网的泰森多边形方法能够消除两个站点间吸引 范围重叠,但站点周边的实际情况会影响乘客对站点的选择,所以应结合二者综合考虑,得到更为精确的站点吸引 范围。
  • 杨省贵1, 2, 徐 昶3, 杨蒙蒙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来源。民航业竞争优势是航空公 司、机场等民航业运营主体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给运营主体带来较高水平的利润 和市场份额。从来源、评价及提升构建策略三个方面对民航业竞争优势20余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 发现:关于竞争优势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缺乏广泛认同的关于竞争优势的定义;关于民航业竞争优势研究有较为 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运输航空公司,关于机场、通用航空公司及其他运营主体的研究内容较少; 关于民航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未成体系,定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量化研究成果不仅数量缺乏且不够深入。
  • 蔡倒录1, 王伯礼1, 2, 3, 敖茂川1, 李婷婷1, 谢美珍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 24(4):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渝—粤港澳两极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渝—粤港澳轴线核心城市群中8个 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5—2019年5个时间节点的综合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结合熵值法综合测算各指 标权重,通过引入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更加客观、准确地探究影响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在协 调效应中的关键指标和各城市间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城市的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高,耦合协 调水平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各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总体看,协调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 地区和成渝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弱的城市主要在华南地区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