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 全选
    |
  • 武亚鹏,李慧颖,卢冬生,许熳灵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对湖北省某高速公路2020年交通量本底趋势值(不考虑疫情影响)进行预测,并通过分析疫情危机的生命周期,将此次新冠疫情危机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后疫情期4个阶段,对各阶段中收费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交通量损失率,判断此次疫情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响程度。选取经济指标、感染人数等相关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及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疫情影响下高速公路交通量短时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为可接受范围。该模型能够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对交通量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有利于相关应急措施的制定。

  • 程 陆,柏海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驾驶车辆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模型较好地学习人类驾驶员的跟驰行为,但单纯的学习并不能发挥自动驾驶车辆反应更敏捷的特性。文中利用NGSIM数据集开发一种基于零反应时间数据的跟驰行为学习模型。首先,基于人类驾驶行为数据建立反应时间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每条人类跟驰轨迹数据每个时间步的反应时间,并在原轨迹中剪除反应时间内的数据,进而重构样本数据,获得近似于零反应时间、更符合自动驾驶车辆特性的样本集。在此基础上采用LSTM架构,建立基于新学习样本的跟驰行为模型(LSTM-0RT)。仿真对比发现:LSTM-0RT跟驰模型比传统LSTM模型提前50 s收敛,且速度变化趋势与前车基本一致,充分体现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在混驶环境测试中,采用LSTM-0RT模型的自动驾驶车辆比例越大,跟驰车队的渐进稳定性越高,车流波动的影响范围越小;交通流特性分析显示LSTM-0RT模型在不同交通流密度下的适用性明显优于LSTM模型;车头时距指标测算也表明LSTM-0RT模型具有更高的跟驰安全性。

  • 王京元1,邱远仕1,周亚琦1,2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铁建设和机场数量的增多,民航与高铁的竞争及区域机场间的竞争日渐激烈,给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带来挑战,仅考虑单一机场要素的预测方法已无法适应区域内多机场系统旅客吞吐量的预测需要。文中同时考虑民航与高铁以及机场间的双重竞争,对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多机场吞吐量预测进行研究。在探究客流分担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竞争环境下的多机场旅客吞吐量需求预测双层Nested Logit模型,提出双重竞争下机场吞吐量预测方法。确定旅客出行行为选择的显著影响因素,构造效用函数,进行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采集,利用TransCAD软件对效用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和标定。以珠江三角洲机场群为依托,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示例应用。结果表明:双层Nested Logit模型能较好地量化表征航空与高铁及机场间的双重竞争关系,且能同步预测包括目标机场在内的机场群内所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便于机场群的整体性规划和协作,为旅客吞吐量的准确预测提供新方向。
  • 李丁杰1,乐阳1,2,郭莉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样本代表性,使调查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居民出行特征,在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处理现状及常规扩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人口合成技术的IPU算法(iterative proportional updating)和GRE算法(generalized regression),对深圳市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指标对扩样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算法关联家庭与个人表的频数矩阵,通过迭代调整扩样权重值、IPU算法和GRE算法均能很好地拟合家庭与个人的属性分布与总体一致,且相对误差控制在6%左右,满足扩样的精度要求。由于IPU算法更具普适性,算法不受初始权重及稀疏样本限制,其扩样误差及波动性较小,扩样结果更为稳健。
  • 郝闵熙,王立晓,孙小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恰当表达突发事件下地铁站疏散人员行为决策的真实心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考虑决策者参考点异质性分别构建同质参考点和异质参考点的出口选择模型。通过仿真模拟探讨突发事件下行人应急疏散行为,并根据仿真结果评价指标对比剖析参考点异质性对行人出口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参考点异质性能更好地揭示地铁站突发事件下行人的行为决策本质,反映个体行为决策差异,仿真模型相较传统模型对于应急疏散过程的描述更加合理;模型决策结果更趋近于问卷调查情景设置中的真实观测结果,误差仅为4.9%,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突发事件下疏散仿真建模及行人行为决策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 程文昱1,陈景旭1,万 剑2,黄江彦1,汪怡然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活动客流具有短时集聚与疏散的特点,为保障活动结束后场馆附近公交客流的快速有序疏散,构建三层级公交疏散运保体系,包括公交常规线、专用快线和微循环线。按客流量疏散目的地将其分为城市市内的内散客流量和需前往高铁站、飞机场等对外客运枢纽换乘至其他城市的外散客流量。对内散客流量,采用微循环线将乘客运送到公交常规线站点接驳出行;对外散客流量,采用微循环线将乘客运送到专用快线站点,再运送到对外客运枢纽。基于SUMO仿真平台,选择苏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作为大型活动承办场所,仿真三层级公交保障方案下的客流疏散场景,更直观地说明微循环线的作用及其与公交常规线和专用快线的联动特点。
  • 吴洪亮1,潘俊奎2,胡红昌3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滞留带是高速公路径流生态处置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高速公路生物滞留带在7种降雨工况下的径流滞蓄效应,分析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及前期降雨间隔期对滞留带径流滞蓄效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在7种降雨工况下,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及径流峰值延时范围分别为3.65%~10.63%、59.93%~89.84%、4~59.41 min,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径流峰值延时随着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前期降雨间隔期的延长而增大,且溢流的发生会导致滞留带径流峰值消减率和峰值延时的显著减小。
  • 毛德均1, 陈 松2, 杜艳斌3, 陈 旭1, 李庆达3, 肖 军4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主梁不同位置出现局部刚度缺陷对成桥状态的影响,采用通用桥梁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某跨径布置为(100+180+100)m的连续刚构桥进行计算分析。计算2种工况情况下的55个模型,研究刚度缺陷对成桥状态桥梁变形和一阶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主梁局部会出现刚度缺陷,当缺陷位置在墩顶0#块和边跨3l/4梁段时,对成桥状态桥梁边跨最大下挠值fb有较明显的增大效应,在其他位置对fb的影响较小;缺陷对成桥状态的中跨最大下挠值影响较小;成桥状态的桥梁一阶自振频率会降低,但影响较小。
  • 胡哨刚1,孔祥芳1,叶海波2,肖志锋2,冯 博1,旷利平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轨道质量指数(TQI)检测数据通常为非等时距,采集的数据如缺乏修正和分类去噪处理会极大影响最终的预测精度,目前关于此类研究较少,尤其是去噪方法研究。结合TQI轨道质量指标,在对动静态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京广下行线开行轨检列车进行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针对收集到的轨道病害检测数据,提出不良数据筛选原则及修正方法,引入卡尔曼(Kalman)滤波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并在京广下行线验证去噪处理效果。结果表明:Kalman滤波效果较好,实时性强,能够有效去除高斯噪声及非高斯噪声,以Kalman滤波去噪为导向的线路精调后所得TQI指标优于未采用该方法的线路指标。最后,针对京广线检测到的轨道病害提出可行整修措施,为现场线路维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
  • 陈兴斌1,陈艳艳1,李金山1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轨道接驳研究侧重人工调查或理论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公交接驳准确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问题,提出以IC卡数据为数据源的轨道公交接驳比例、接驳距离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北京市现状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相关指标。基于轨道站点设计阶段所能获取的站点属性信息将北京市轨道站点分为末端站、市区普通站、市区换乘站、郊区普通站、郊区换乘站5类,在该分类结果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分析。基于IC卡数据对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可为轨道站点的外部接驳设计、接驳公交布设、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等补充相关数据资料。
  • 田晓芳, 李慧慧, 吴翊恺, 雷爱国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6):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城市地铁企业长期运营亏损现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部门、城市地铁企业及乘客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地铁企业盈利模式构建过程中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博弈均衡,并对模型求解所得演化均衡策略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企业运营的处罚和补贴对政府策略演化有正向影响,政府补贴产生的影响更大;城市地铁企业受企业收益与损失的双重影响,但企业收益的影响会更显著;乘客选择认真监督的概率与其收到的反馈奖励和检举奖励呈正相关关系,且更加关注检举奖励。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提高地铁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