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5
  

  • 全选
    |
  • 赵佳虹,王 丽,黄宇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防控危险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提出一种多源风险防控下危险废物物流的应急选址模型。根据风险受体和环境介质的多样性,构建多源风险度量模型;考虑应急服务半径和多源风险控制的隶属关系,设计“多源风险控制”系数,以多源风险控制最大化和应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0-1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的复杂性,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计 算 结 果表明:新模型和算法可为危险废物应急管理提供有效选址方案,相较于传统精确算法,新方法可为小规模问题提供的优化方案节约应急成本0.02×108 元,并在求解大规模问题时缩短91.67%的搜索时间。
  • 杨非凡,左 志,李新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违规过马路的心理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心理特征数据的基础上,构 建大学生过街心理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结构及参数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是否闯红灯行为的决策建模奠定基础。以“是否闯红灯”这一行为决策为因变量,通过自变量筛选,选择大学生个体基本情况、道路设施及心理因素三个方面的2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大学生行为决策 Log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所在年级、性别、兼职情况、家庭住址、拥有驾驶证情况、家庭年收入情况、过马路时段、有无监督人员、车流量、省时省力心理、自律 意 识、侥幸心理等因素对大学生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最 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措施来提升大学生过街安全。本研究成果可为制定行人过马路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 裴玉龙,于 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14-1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事件对人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驾驶人认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驾驶人意向行为问卷调查获取各类交通事件影响下驾驶人的行为选择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离散选择分析方法建立描述行为选择概率的二元 Logit模型,分析交通事件下驾驶人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特征规律。研 究 发 现:驾 驶 人 的 性 别、年 龄、驾龄及各类交通事件产生的时间延误对驾驶人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不同类型交通事件这一因素对驾驶人的行为选择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交通事件发生前后的交通诱导策略提供依据。
  • 唐秋生,张笑语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叉口是影响通行效率的关键场所,为更好地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提出利用云遗传算法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相序相位及信号配时组成方案进行优化。首先,运用 MATLAB构造出交叉口的相序相位优化模型;其次,利用云模型改进的遗传算法计算得到最小总延误,同时输出最小总延误下的配时方案;最 后,将得出的结果与现状和传统遗传算法得出的信号配时方案进行对比验证,并运用 VISSIM 对3种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 果 表 明,云 遗传算法得出的优化方案能更好地减小交叉口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 张 宝,陈 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2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公路由于车速快、车流量大等原因很容易形成交通事故,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关特征因素,利用空间缓冲区方法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内蒙古 G65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在不同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交通事故分布的显著性因素。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分布于服务区、收费站、超限站及临近路段,且道路沿线城市的发展状况、车 流 量、交通组成特点及旅游景区的分布对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而在不同条件下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同特征。此外,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与事故发生时段、事故形态以及交通拥堵程度密切相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事故预防管控措施。
  • 龚大鹏,侯 佳,程晓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35-4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泰州市万达片区关键交叉口监控视频为数据基础,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识别交叉口车辆及车牌号信息,结合时间及路网拓扑结构进行车辆出行链划分及车辆出行起讫点提取研究。确定出行路径长度、行 程 时 间、转向次数、道路等级、交叉口数量、轨迹偏爱程度等变量为决策指标,并 考 虑 高 峰、平 峰、夜间的时段因素,基 于 多 元Logit回归及灰色关联法分别建立路径选择概率模型。研究验证基于多元 Logit回归及灰色关联法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分别为1.56%和5.61%,结果表明:多元 Logit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低的预测误差,而灰色关联法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都雪静,宋佳丽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41-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某SUV 在100%正面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基于 ANSA 建立某SUV 整车正面100%碰撞仿真模型。依据《C-NCAP 管理规则(2018年版)》法规中正面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进行碰撞分析,以 B柱加速度、车门变 形 量、保险杠变形量、前围板侵入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车身耐撞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保险杠与前纵梁变形良好,是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左右两侧B柱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5g、38g,满足碰撞要求;门框变形量分别为22mm、14mm,满足变形要求;前围板最大侵入量为153.1mm,超出目标值,需要进行结构或强度的改进和优化,并提出优化方案。
  • 杜丹丰,贾金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4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汽车行业,整理我国2005—2019年有关汽车保有量的相关面板数据,使用 PCA 方法分析,确 定 营 运 公交数、轨道交通公里数、公路里程数、城市化率、汽车报废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汽车销售量、人均 GDP、国民生产总值9项因素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利用 PCA 分 析 后 得 出 的7项主要影响因素构建汽车保有量综合影响指标M,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饱和指标,结合 Compertz曲线模型对我国未来20年汽车保有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合实际情况测算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该模型由于引入综合影响指标 M,所以在预测过程中考虑到更多的参数影响,提高预测精度。结果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在沿着 Compertz曲线的轨迹发展,但并没有达到饱和点,即将处于成 熟期,2031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亿辆。
  • 孙晓黎,马超群,朱才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时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运营调度中的先导工作,其中短时预测的时效性尤为重要,预测中既要保证预测精度同时也要提升预测效率,提出基于集成学习的 XGBoost算法进行轨道客流预测。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 AFC刷卡数据为例,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发现特殊节假日、休息日及工作日具有不同的客流特征,在工作日客流波动更为剧烈,因此,采用工作日客流量进行验证。将 预 测 结 果 与 BP神 经 网 络 模 型、ARMA 模 型 进 行 对 比,结 果 表 明:XG-Boost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计算时间更短。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轨道交通动态运营提供参考,同时,将机器学习运用到客流预测中也能增大预测方法的可选择性。
  • 丁 伟,李爱东,汤 杰,于德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59-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在传统折返配线条件下,最高速度和 编 组 量 数(车 辆 长 度)对线路折返能力的影响,并总结其相互制约关系:即随着编组的增大和速度目标值的提高,传统方式折返能力将逐步下降,如当速度目标值为160km/h、车辆选型编组为 A 型车8辆编组的情况下,折返能力最大为27对 车/h(侧 式 站 后 折 返)。为应对传统折返方式的能力限制,提出新型折返方式———混合式折返方式,其适用于通道运量需求较大、速度目标值较高的情况,并通过仿真模拟软件 X-drive测试不同速度、不同编组、不同停站时间条件下的折返能力。结果表明:在速度目标值160km/h、车 辆选型编组为 A 型车8辆编组的情况下,最大折返能力可达38对 车/h,与传统方式相比,折返能力及输送能力可提高40.7%。
  • 丁 柯,葛 炬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6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疆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引入压力-状态-响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部分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 势,2009年表现为中度失调,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到2011年协调等级降低到濒临失调阶段,2011—2016年二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增速缓慢,协调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到2017年耦合协调等级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上升速度缓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10年间旅游业发展指数总 体呈上升趋势,但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结合分析结果及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 李胜利,纪文渤,王 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1, 23(1): 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较客观地评价交通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法模型对山东省各地市相关经济指标与所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确定影响区域交通量生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量预测中经济指标选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交通量预测精度及路网规划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