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 全选
    |
  • 赵佳虹,凌雅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的爆发产生大量医疗废物,为降低环境污染和人员感染,提出一类新冠疫情下医疗废物管理的选址-分配优化方法。根据环境系统的动态性,设计时变;环境-人口;风险度量模型,建立风险最小和成本最小的多目标选址-分配模型;针对模型计算复杂性,设计基于字典式赋权切比雪夫方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最后,通过;小-中-大;三种不同规模的4个测试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新模型和算法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多个有效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案,所得方案能够平均降低约27.27%的物流成本和32.72%的二次传染风险。
  • 汪瑜,车通,鄢仕林,张培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市场补贴定价决策对航空公司枢纽航线的网络设计影响,基于双层规划思想:以枢纽机场选址、空运市场补贴方案选择和客流路径选择为决策变量,构建航空公司枢纽航线网络设计的上层规划模型;以亏损空运市场补贴定价为决策变量,建立各民用运输机场空运市场补贴定价决策的下层规划模型。对国内24个城市的已有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枢纽航线网络设计结果相比,该模型得出的枢纽航线网络方案更符合实际要求。随着市场补贴提供者补贴总额和直达补贴因子的增加,航线网络设计的总成本不断下降;OD客流直达率则随着直达补贴因子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 陈玮,赵静瑶,高磊,郭建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国家级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之间的联系纽带位置,面临强跨江交通联系与岛内构建;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双重挑战,其交通发展必须面向生态、人本、智慧等绿色发展要求进行战略提升。分析生态科技岛发展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岛绿色交通发展的使命与目标,通过政策情景的测试目标提出构建;四大系统;的规划体系方案,包括四个方面:生态优先导向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层次多样、转换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兼顾多目的融合需求的慢行系统;以静制动、动静协调的停车系统。全面引领和支撑符合;第四代城市;生态为根、慢行为本;建设要求的生态科技岛培育和发展。
  • 莫一魁,李淑莲,孙红兵,王兰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Ward系统聚类方法,从航空运输运营、航空运输设施、城市支撑及城市区位等方面研究中国航空网络层次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航空网络已形成4层次的多枢纽轴辐式结构,近年来航空网络已呈现出规模扩大、运输效率提高及低级节点权重增大趋势。未来机场体系的建设需要重视优化网络及等级体系,并合理引导航空网络层次结构的演变。
  • 郭可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北京地铁车站4个典型停车换乘停车场的交通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客流预测方法体系及两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不同方法关键参数的调查取值进行论述。以北京地铁M9号线郭公庄站为例,进行停车换乘需求预测分析,为停车换乘停车场的建设规模提供技术支持。
  • 张兴宇,罗凯,秦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流中大型货车占有较高比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常以小客车为标准车,通过固定的车辆换算系数将大型车转换为标准车进行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当大型车比例变高时,该部分误差会随之变大,最终导致道路实际通行能力与计算值偏差较大。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该部分误差将对工程启动时机的决策制定产生不利影响。改变以往Huber公式将小型车作为标准车的计算方法,在大型车比例较高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启动时机研究中将大型车作为标准车,减少车辆换算过程中的误差,结合触发点机制模型,给出大型车比例较高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启动时机计算方法。
  • 陈晓峰;王宏斌;倪亚洲;林松涛;路源;孙超;牟进洁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对货运车辆的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测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加强货运车辆的源头管理、规范货运车辆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提升货运车辆通行效率,济南交警联合百度打造全新的货车导航备案系统,面向当地或非当地的货车司机实现导航和行驶路径一键备案双功能。系统导航功能可准确引导货车司机在规定时段内避开交通管制路段,保证货车出行更加智能、畅通、安全;一键备案;功能可以对货车司机当前的行驶路径实施备案,货运导航备案系统可为交警部门在货运通行监管方面提供有效支撑。
  • 秦焕美,庞千千,王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44-4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对北京市小汽车出行者的停车行为进行调查,考虑心理感知因素,分析不同出行目的下出行者的停车选择行为。研究表明,出行者可以接受较长的步行距离和中等停车价格,并希望选择停车场的行驶时间较短及空余车位较多。购物出行时,出行者对步行距离和剩余空位更加重视;工作出行时,出行者对行驶时间和停车价格更加重视。出行者在进行停车选择时首先会满足步行距离和行驶时间的要求,其次满足停车价格的要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购物出行时步行距离阈值对停车选择的影响较大;工作出行时,停车价格对停车选择影响较大。通过分时分区定价和信息的及时发布,有利于部分出行者的停车选择。
  • 贾兵兵,裴玉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量预测是评价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拟建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也是确定公路拟建项目等级和建设规模的主要依据。同时,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工程规模、经济评价及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等都离不开交通量预测工作。首先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高速公路路段交通量进行预测,以此得到立体交叉口各个进出口的交通量,在此基础上,对立交转向交通量的增长系数进行反复迭代,直到迭代结果满足最小误差时迭代结束。最终构建出高速公路立交转向交通量预测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拟建高速公路收费车道数的确定。
  • 王维铭,武鹤,凌贤长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5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喷水冒砂是场地地震液化的典型自然现象,也是现场调查液化识别的主要标志。液化喷冒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实际液化层的埋藏条件。建立液化喷冒过程的概化模型,采用水力学基本方程研究液化喷冒高度与埋藏条件的关系,并通过实际现场调查喷冒高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液化层埋深越大、地下水位越深,液化喷冒就越高;液化层埋深的上覆有效应力和沿程水头损失是液化喷冒高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34个有详细勘察数据的液化场地进行剖析,得到预测的液化喷冒高度与实际调查的喷冒高度基本吻合的结果。通过对喷冒高度预测值与观测值差异较大液化场地的实际调查资料分析,可知差异主要源于数据的不确定性。现场确定液化层埋深是综合多参数因素技术,液化喷冒高度对液化土层的埋深确定能起到辅助和验证作用。
  • 江圣泽,方学东,高建勇,汪家浩,蒙花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PFWD在民用机场土质区的检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承载板和升降带填土的三维模型。研究发现:土体在底部约束竖向位移、四周采用自由场约束的边界条件下,当上部承载板受到落锤作用时,根据计算所得相关数据反推得到土体的动弹性模量为5.36 MPa,约为静弹性模量的1.3倍;冲击荷载对土体产生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影响范围较小,不会对土面植被造成过大影响;土面产生的最大压应力为0.42 kPa,小于抗剪强度,土体表层不会发生破坏,进一步验证了PFWD在机场土质区检测中的合理性。
  • 刘向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蒙华铁路下穿徐兰高铁工程施工为例,采用新式静力水准仪监测系统对桥梁变形进行长期监测。将静力水准仪系统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静力水准仪系统的检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精度,可满足工程施工的长期检测需要。同时对静力水准仪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环境温度变化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 王云龙;张洪田;孙远涛;巩秋野;李友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6): 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挖掘机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工作的噪音、油耗、排放等问题都深受诟病。节能环保、绿色降噪成为挖掘机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混合动力系统部件选型和参数匹配、仿真建模及实验分析等过程,构建串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仿真模型及相关实验。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发现串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的发动机能始终工作在其最佳运行区域,其经济性、排放性以及工作噪声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表明,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引入,改善了挖掘机工作性能,为混合动力技术在挖掘机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