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 全选
    |
  • 唐秋生,林琳,张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1-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居住区泊位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依据共享泊位概念,提出居住区错时错位泊位共享模型。首先对居住区共享泊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居住区泊位"错时错位"停车共享方法,使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能够满足长时间停车需求;其次,建立以平台收益为目标的函数,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通过仿真停车匹配实验,并与传统共享泊位的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为平台提供更高的收益,而且能使城市居住区的共享泊位时间利用率提高10%左右。基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社会民生类)项目(cstc2018jscx-msybX0272);关键词:泊位共享;错时错位;停车匹配;停车时长利用率
  • 强添纲,刘浩,裴玉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协调相位中绿灯不同协调位置对绿波带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绿灯协调位置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交叉口相位组成、相位顺序等因素,通过调整协调相位绿灯协调位置的方式,推导出协调相位绿灯起止时刻计算公式,以车均延误及停车次数最小为目标,完成干线绿波带的方案设计。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绿灯协调位置,分别为0%、25%、50%、75%、100%时的延误和停车次数,以此来分析不同协调位置所对应绿波带方案的控制效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绿灯协调位置的改变,各绿波带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本算例中,协调位置在100%时车均延误及停车次数最小。该研究对优化绿波带控制效果、提高干线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 邵长桥,黄群龙,罗凯,秦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实测数据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流量、速度、车头时距等参数特性。基于实测速度-流量数据,建立速度-流量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发生交通中断前后施工区通行能力会发生显著变化:2-1施工区(单向2车道,关闭-车道)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8.56%,3-1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2车道,开放1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10.56%,3-2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1车道,开放2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9.75%;量化大型车比例、车道关闭形式、限速、中间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确定大型车比例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给出不同车道关闭形式及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开口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区的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 管欣宇,祝佳祥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19-2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定制公交运营方的经济效益,减少乘客出行成本,研究多车型定制公交调度问题。通过设计考虑均衡满载率的发车机制与相应的发车时刻递推公式,可有效保障运营方的单车收益,并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乘客需求时间分布和多车型组合配置,建立以运营方收益最大和乘客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求解车辆组合配置和发车时刻的遗传算法。结果表明,考虑均衡满载率的多车型定制公交调度能够有效地利用车辆资源、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乘车舒适度以及保障运营方的单车收益。
  • 冯江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23-2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应急救援的效益,针对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储备量小于受灾点需求量的情况,考虑受灾点受灾程度的差异,运用B型关联度—TOPSIS方法确定各个受灾点的需求紧迫程度,将需求满足率最大化作为目标建立基于公平性的应急物资配送模型。以芦山地震为算例,采用NSGA-Ⅱ算法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受灾点最小满足率为87.19%,紧缺程度最小为30.05t,紧迫程度最大的芦山县满足率达到99.7%。证明当应急物资供应量小于受灾点需求量时,可按照紧迫程度的顺序对物资进行分配,并达到一定的满足率,有效实行物资分配。
  • 迟佳欣,贺玉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27-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事故数据进行安全评价存在局限性,以交通冲突为基础进行交织区不同角度的安全方法评价研究。考虑冲突类型及严重程度将交通冲突综合风险指数作为整体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整体评价等级确定,以冲突概率及变道风险为评价指标对交织区行驶区域进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交织区内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安全区分,从而实现对交织区的安全评价。
  • 王慧芬,王立晓,孙小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汽车共享发展中存在的出行费用较高,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文章对汽车共享选择行为和地铁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设计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多项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汽车共享换乘地铁选择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出行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可以忍受的乘车最长步行距离、可以忍受的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乘车时间、候车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影响显著。
  • 王强,王云龙,姜莉,齐晓杰,王国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评定轮胎翻新对社会、环境及企业的影响程度,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确定载重车辆翻新轮胎生命周期组成,构建翻新轮胎生命周期能量消耗模型、碳排放模型及经济性模型;提出轮胎翻新、机械粉碎、低温粉碎、燃烧分解、燃烧发电等5种再利用方式的能量替代模型、碳削减模型及成本利润模型;提出翻新轮胎生命周期能量消耗、碳排放及经济性评价指标;定量分析翻新轮胎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及成本利润,获得翻新轮胎5种再利用方式的能源恢复率、碳削减率及利润成本比。结果表明:翻新轮胎生产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均最大,运输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均最小;5种再利用方式中轮胎翻新的能量回收效果、碳削减率及经济性均较为理想,是废旧轮胎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 盛可鉴,王景波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支转连续桥梁受温度影响时,结构将产生内力重分布现象。目前有限元方法几乎成为简支转连续梁桥温度效应计算的唯一手段。针对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特点,根据结构力学推导计算,得到温度效应通用计算公式,为该类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 周跃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隧道修建中,由于复杂多变的高地应力影响,出现软岩大变形问题。为解决这一工程难题,依托成兰线茂县隧道1号斜井,对隧道大变形控制进行系统研究。文章通过施工模拟计算发现锚杆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使作用在一支上的围岩压力减小,3m+8m长短复合群锚方案的最大锚杆轴力小于3m+6m和3m+10m长短结合锚杆方案的最大锚杆轴力。与加强钢架支护体系和钢架支护+长锚杆的现场试验数据比较,表明长短复合群锚的支护效果更佳,能使洞周各测点的变形值更小,围岩一支的接触压力更小且分布更均匀。
  • 葛琪,遇道欣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导电沥青混凝土导电性测试方案,分别对石墨、碳纤维、铜纤维等导电相材料进行室内对比试验研究,材料含量不同对导电性影响也不相同。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混凝土电阻率,但超过15%后,电阻率改善效果趋缓;随着碳纤维、铜纤维含量及长度的增加,混凝土导电性得到改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北方地区导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组成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 谢百慧,张宿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采取重复施加疲劳荷载的方法对材料试件进行疲劳试验。对比分析ATB-25型沥青混合料、AC-25型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及水泥乳化沥青碎石4种常用的沥青路面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其在动静载条件下的抗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层材料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较好,其中AC-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最好,ATB-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次之,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开裂性能最差;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类材料终裂次数影响显著,增加水泥剂量使裂缝贯穿速度明显增大。
  • 李佳,任桂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67-7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慧交通理念的提出,交通大数据在交通行业得到了深入发展。以挖掘数据资源助推交通发展为方针,文章以G202黑大线(黑河至大连)辽宁省抚顺市区域内的北三家轴载交通量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交调观测站的观测路段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将连续式交通调查数据与轴载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测数据当年的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情况。本文研究成果对充分利用实时轴载交通量调查数据,准确实时地预测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掌握观测路段内公路的运行状况,以及针对沥青路面的使用状况制定合理的维修养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洋,刘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高铁客运收益,以票额限制和列车席位能力为约束条件,建立单列车多停站方案模型,选取关键节点数据更新客流需求,动态调整票额分配方案,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此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按照实际运营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得到动态调整前后的票额分配方案满意解,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与不进行动态调整的方案相比,构建的模型在充分利用列车席位能力的前提下,可使铁路部门收益提高6.4%,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旅客购票需求特点,为高速铁路票额分配方法提供优化。
  • 陈鹏,王高飞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4):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停车收费措施是缓解城市停车问题的有效措施,针对城市中心停车收费问题,建立路内路外联合停车收费定价模型。模型利用经济学中的最大化社会剩余来研究停车收费价格,将停车总成本分为出行时间成本、车辆巡航成本、能耗污染成本、停车缴费成本4部分。考虑车位数量已知和车位数量未知2种情况:在车位数量已知情况下,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南坪商圈停车收费定价有待优化;而在车位数量未知情况下,模型计算结果给出最优的停车收费定价和车位规划数量。通过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当停车收费价格制定合理,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若城市中心车位配建数量不足,要达到最优交通状况,需较高的停车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