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5
  

  • 全选
    |
  • 邓红星,刘敏,王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冷链物流配送基础理论,考虑顾客满意度、三级货物损失以及制冷时长等因素,构建基于随机需求且带有软时间窗的最小配送成本函数模型,建立由惩罚成本、货损成本、制冷成本、缺货成本、运输成本及固定成本组成的六种复合目标函数。利用改进适应度函数、选择方式和交叉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求解,以某肉类生鲜企业为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仿真模拟,验证模型和算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 邱实,杨洋,魏中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安检作为应对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手段,加强其检查力度也成为国内各个地铁安全部门的共识。安检会增加乘客的延误时间,使乘客对地铁安检颇有微词,乘客与安检员发生冲突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为增强乘客的地铁安全意识,改进安检流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北京市地铁乘客进行调查,分析其评价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地铁乘客的平均安全意识得分为74.16分,为中等水平,其中安全行为、安全态度、安全知识三个维度分别处于较高、中等、较低水平。该调查有助于地铁安全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地铁安检的宣传方案,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安检流程。
  • 王京元,郭云飞,庄正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13-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接送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的主体方式,在大量增加交通出行的同时,对父母出行及家庭产生很大影响。以深圳市中小学生上下学接送概率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开展的深圳市学童出行专项调查,探讨各相关因素与接送行为的关系。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学生上下学接送行为的概率模型,对变量进行筛选及显著性检验,分析接送行为特征及其显著影响因素的产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接送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母亲的工作状态、家与学校距离、小区安全程度、家庭年平均收入等。该成果对我国中小学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李辉,朱苗苗,韩志玲,刘洋,阳成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公交的开通可有效缓解乘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的站点布局可提高社区公交的客流量、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基于交通实地调查、SP调查和RP调查,对郑州市社区公交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出行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月收入、职业、出行目的进行特征分析。考虑用地性质和线路的区位影响,分别对社区公交的客流量和乘坐社区公交前使用的交通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社区公交的站点布设、两站点间的距离、发车间隔和发车频率等的影响,为社区公交的布设提供依据,增加社区公交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 毕晓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22-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交通票价制定的合理与否对引导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充分发挥各交通方式的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将出行者公交出行成本分为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舒适性成本,确定各成本影响居民出行决策的权重。以轨道交通发展为轴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研究不同阶段适用的定价模型,最后以南京市为例进行模型验证。
  • 曾永松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发展有它内在的规律性,中小城市特别是近郊小城市交通发展不能照搬大城市经验,应找到一条实事求是的自身发展路径。在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城镇化质量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以成都市近郊小城市新繁镇为例,从机动化水平、交通模式、道路网络与交通管理等方面系统梳理近郊中小城市交通现状特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近郊小城市交通组织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策略。
  • 黄慧琼,张泽昆,荣武月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不仅应用在高速公路,同样也可以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场发挥作用。借鉴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场ETC系统架构。采用定性分析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商业区停车场ETC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在停车场收费经营者的效益、停车使用者的效益以及非使用者的效益上,当前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场ETC系统的应用评价为良好水平。该系统是对高速公路ETC的创新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朱健,丁鹏程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38-4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快速路发生非常发性瓶颈时主线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特征,结合路网均衡分配方法,研究快速路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快速路发生非常发性瓶颈时主线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特征,利用元胞传输模型(CTM)计算可变限速控制下主线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指标。其次,以快速路主线、辅路和周边主次干道所组成的路网为研究对象,研究限速控制条件下的路网均衡问题。然后,建立可变限速控制条件下的路网均衡双层规划模型。最后,利用算法求解出模型并进行VISSIM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限速控制能有效提高快速路主线出行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 赵己周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38-4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行大小交路列车是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方式,针对大小交路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优化问题,提出以车辆运力与客流间的供需关系为约束,以综合减少乘客总候车时间以及地铁车辆总运营里程为目标,建立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决策小交路折返站的位置、小交路区段的平均车头时距、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以及大小交路列车编组数,实现乘客方和地铁运营方的综合效益最优,并讨论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中不同运行参数对双方的影响,为大小交路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的设计和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 刘海苹,杨扬,武鹤,丁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附面层理论,引入焓值建立伴有相变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数值模型,分别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两种路面下路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下路基温度场明显低于沥青路面,不同深度处路基的温度场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深度的增加路基内温度场比路基基底以下的温度场变化幅度大;路表温度明显低于路基的内部温度,并在路基内部形成融土核;水泥混凝土路面融化深度小于沥青路面,融化速率趋于平稳,因此,在多年冻土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有利。
  • 吕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地铁隧道施工中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完善现有风险评估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的不足,运用贝叶斯定理对深圳市某地铁项目进行风险评价。首先通过构建风险拓扑结构模型,预测各种情况下地铁施工风险的发生概率,然后利用反推法分析事故风险的机理,最后采用互信息理论完成风险评价,找出致险因子。结果表明,该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概率为3.24%,地铁施工安全隐患是该工程最大的致险因子。
  • 荣建国,王浩仰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部某省(区)高速公路路网多年检测数据为基础,对4种因素影响下PCI和RQI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变异系数(%)均值的大小选出影响PCI和RQI衰变的主要因素。选择二次多项式、幂指数曲线、负指数曲线、修正S曲线等4种曲线模型,对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的衰变规律进行研究,最后通过路网实际检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交通量和区域对PCI衰变影响较大,交通量和基层厚度对RQI衰变影响较大;②PCI衰变趋势符合幂指数曲线,RQI衰变趋势符合修正S曲线;③经全路网检测数据验证,PCI、RQI预测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60和-0.74,预测误差分别为-0.30%和-0.78%,精度满足小于1%的规范要求。
  • 杨伟刚,孙兆云,李玉鑫,马士杰,庞世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65-6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化学改良材料、掺量对赤泥的固化效果及路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和现场对比试验分析改良赤泥固化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填筑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石灰和综合改良均能提高拜耳法赤泥的力学性能,而综合改良赤泥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更优。不同剂量下的综合改良赤泥路基回弹模量测试结果表明填筑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良好,可为赤泥填筑路基的设计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选定提供科学依据。
  • 谭美容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航空公司机票销售淡季的航班延误损失严重问题,首先,利用霍特林模型从收益管理的角度,分析模糊销售机制在航班延误损失优化中的运用。通过分析模型发现:实行模糊销售机制能够缓解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期望收益的影响。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模糊销售机制的有效性,同时发现:实行模糊销售机制并不能完全消除航班延误对期望收益的影响,在销售淡季,航班延误率越大,模糊销售机制缓解航班延误损失的效果越明显。
  • 于展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0, 22(1):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速铁路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文中通过浮动定价机制,达到乘客满意度提高和运营收益增加的双重目标。文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线路每日发售量数据库,并通过多条件筛选的方法对未来的发售量进行预测。通过实时校验的方法使数据库自净,提高预测精度,还原真实的购票需求。建立动态期望模型,采用动态期望的方法建立随乘客需求变化的动态票价调整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此模型可达到乘客满意度提高与运营收益同时增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