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25
  

  • 全选
    |
  • 裴玉龙,张枭,塔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相邻站点的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模型,对节点度、节点强度、平均路径长度、加权聚类系数、介数等多个结构特征指标值进行分析;以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作为网络连通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在L空间下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在相邻站点间设置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有效延缓整个网络由于线路运营时间而崩溃的速度;在全部线路停运前,网络效率反而随着网络规模和站点间平均距离减小而逐渐提高。
  • 潘福全,泮海涛,亓荣杰,张丽霞,杨金顺,张西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6-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地铁出行在高峰时段或大型活动短时段地铁站的人群集聚风险,选取人、设备、管理、环境等作为一级指标,年龄、客流预警系统、安全培训、自然环境等作为二级指标,建立人群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地铁密集人群风险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建立地铁密集人群风险等级评价模型,将风险等级分为I级(非常安全),II级(安全),III级(一般),IV级(危险),V级(非常危险)。以某城市、某地铁站为评价对象,通过计算得到该地铁站的密集人群风险值为6.0269,即该地铁站密集人群风险等级为安全。定义地铁站内拥挤度为人群风险预警指标,探讨人群风险预警等级与预警标准。
  • 李小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观音桥商圈东部片区的交通运行状况、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行人交通、停车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找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及根本原因;在太阳谷片区融恒时代和天和国际地块建成投入使用并新开通渝北二村支路的背景下,在区域内部交通组织、车库出入交通组织和交叉口渠化3个方面提出交通改善方案,提高观音桥商圈交通运行效率。
  • 刘珊,郭瑞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外应急疏散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择铁路客运站火灾疏散问题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中的火灾报警时间、人群预动作时间以及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相关的火灾产物对疏散的影响,建立热辐射强度、烟气温度、CO浓度和能见度达到人群承受极限的计算模型,并对CO浓度计算模型进行改进,依据安全疏散理论设定疏散终止条件,运用Anylogic软件对大连站高架候车厅进行设定火灾情境和疏散方案的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疏散人数随站内初始人数的增加、疏散出口开放数的减少而加快减少,但火源点周围疏散口的关闭反而会对疏散产生积极影响。
  • 李莹,陈阳舟,詹璟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27-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乘客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整数规划的全天候乘客排队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客流需求。以乘客总候车时间为优化目标,对各车站所有列车的时刻表进行优化,以提高乘客的候车体验。此外,提出基于0~1整数规划的遗传算法,计算使乘客候车时间达到最小的列车时刻表。最后,利用北京地铁的客运需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相比现行的时刻表,优化后的时刻表使乘客的总候车时间缩短56.89%。
  • 李佳贤,陈艳艳,韩志玲,路尧,赖见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医出行是城市居民出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医出行特征分析有助于改善城市就医出行环境和提高就医出行便利性。目前就医人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缺少对各年龄层居民的初诊就医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对北京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各年龄层居民初诊就医的出行特征与选择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年龄对居民初诊就医的出行目的、出行满意度、医院与出行方式选择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就医出行距离也会影响居民初诊就医的医院类型与出行方式选择,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规划、居民出行需求预测及政府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 曾炎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客观评价HOV车道对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建立HOV车道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设置HOV车道前后以及设置后HOV车道与普通车道间运行状况的变化情况,以深圳HOV车道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HOV车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在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促进合乘率提高、绿色出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孔令伟,柯昌波,付军明,原二普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规划打造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国际货运枢纽,是全国重要生产力布局,对推动我国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航空货运视角,结合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理论,在机场综合交通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上,从空港、航空城、城市群及区域四个层次对货运机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枢纽的综合交通功能。
  • 徐华兵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50-5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强度及利用率越来越高,交通流量明显增大,已建道路饱和度随之增加,车辆运行时间延误增大,使一些绿波控制下的道路交通流不能按照预定的轨迹、时间运行,从而大大降低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文中首先通过对不同开发强度下周边道路交通饱和度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建立绿波控制下道路交通饱和度与土地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式;最后以某城市一条绿波带控制的黄山路为研究对象,证实方法的实用性。

  • 张金柱,韩玉敏,孙远涛,王云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5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能够减少燃油消耗和降低排放而迅速发展。在各种混合动力汽车中,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串联和并联混合的优点,其工作模式的优化取决于许多部件,如发动机、电机/发电机、电池和功率分流装置等部件。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比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更复杂。以丰田卡罗拉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研究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基于对典型驾驶循环的效率分析,提出优化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的模糊转矩控制策略。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油耗和性能明显提高。
  • 高飞,黄己伟,彭友,刘丹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具有承载力高、跨越能力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以某跨度为240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2013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桥梁前90阶的自振特性,包括频率、周期及振型。桥梁的第一阶频率为0.347Hz,周期为2.882s,振型表现为拱肋正对称横弯。同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分析成果可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传感器布置和现场动力测试等方面提供依据。
  • 张王乐元,张荠丰,孙长虹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65-6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对寒区桥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进行试验研究。在不同水胶比、含气量、外加剂掺量、抗冻龄期、浆骨比等多种因素下,探索寒区桥梁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越大,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速度越快;含气量最优取值为5%;不同浆骨比试件的质量损失均不断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逐渐减少。
  • 方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69-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省21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的公路网络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方法、熵值法分别计算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构建广东省公路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经济协调分析评价模型,探讨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为推动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广东省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两者耦合协调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2)广东各个地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现阶段广东省存在优质耦合、中级耦合、勉强耦合、衰退耦合和失调耦合协调等5类发展阶段;(4)针对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特点,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广东省区域交通可达性演变及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体现了近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建设的成果。
  • 吴丽君,徐振龙,刘晓红,赵峰,孙栩,王喻红,刘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5):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地铁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储能技术进行研究,设计整流汇流电路、压电振子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阻抗变换电路等,并进行储能及供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储能及供能电路能够实现对轨道振动能量的回收及供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