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 全选
    |
  • 邓红星,秦佳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1-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有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延误,解决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交通瓶颈问题,基于交通流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车队在交叉口的集结和消散过程,建立车流连续性方程,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某一车道上的车速、流量、密度以及信号灯配时方案中的红灯时间,对拥挤度消散相关参数进行推算,利用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计算拥挤度消散相关参数合理可行,根据拥挤车队持续时间进行信号灯配时方案优化,可减少二次排队的发生,为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调整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 齐保良,季从宏,孙悦,蔺玉璞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5-1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社区夜间由于车流量较多,影响社区居民的睡眠质量,进而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基于此问题,本研究设计一种针对开放式社区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控制中心、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构成,具有车辆信息记录、识别、分流导向等功能。同时该系统设有基于人性化的夜间工作模式,在该工作模式下,根据地域性的作息规律设置时间阈值,在时间阈值内会对非驻地车辆合理诱导,绕过社区通行,允许驻地车辆驶入社区,从而减少深夜模式时社区车辆通行量,提高居民的夜间休息质量。通过对系统测试,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车辆识别和分流导向功能稳定、可靠,能有效减少社区的深夜车流量,可营造较好的深夜环境。
  • 周雨阳,唐松涛,陈艳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12-1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居民生活出行目的地之一。公共交通是就医出行的重要出行模式,其服务水平对居民出行及就医具有双重影响。可达性是衡量交通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到达某地点以获得某种服务或参加某项活动的能力指标,换乘对就医出行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潜能模型,选择出行时间、换乘时间及服务覆盖人口数量构建可达性计算模型。以友谊医院为例,根据该模型进行各交通小区的就医出行可达性计算并分级,并与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区域平均出行满意度进行比较。据统计,高于93.5%交通小区的上述两种评价一致。实验表明模型在就医出行可达性的计算上与出行者主观评价一致,可用于研究居民就医出行的便捷性,对提高医疗服务的区域覆盖及交通便利性具有指导意义。
  • 陈小健,唐秋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全网客流量预测对轨道线网规模确定及线路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为准确预测地铁全网客流量,选取GM(1,1)均值模型、GM(1,1)差分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对重庆地铁全网客流量进行预测,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均方差比值和关联度三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M(1,1)均值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最接近,预测性能优于差分模型和Verhulst模型,为重庆地铁全网客流预测提供新思路,为重庆地铁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李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21-2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电动自行车类别划分出发,对比分析新旧国标的差异,指出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盲区"。根据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电动自行车和交通发展实际状况,参考国内外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与措施,提出源头管理、登记管理及使用管理等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采取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方法,有效规范和引导顺德区电动自行车的未来发展。
  • 胡小海,杨亚璪,张礼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停车者停车效用,对多因素影响的停车选择行为时间价值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停车选择行为时间价值确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其次,针对选择不同停车方式的停车者,应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和随机效用模型确立停车效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停车选择行为时间价值模型,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最后,以重庆市中心区停车行为特征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传统时间价值模型相比,计算结果更可靠,可为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停车收费费率的制定提供参考
  • 塔建,罗筱,张枭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32-36,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核心区是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集中区域,也是市民进行社会活动的中心。对核心区立体过街设施布局规划方案落实到控制性阶段有助于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工作的开展,能够避免传统过街设施布点规划深度不足的弊端。提出立体过街设施布局控制性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控制性原则和相关控制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以广州天河核心区为例,通过剖析人行过街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过街设施宏观布局优化方案,给出人行过街设施的流量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据此,通过控制立体过街设施方式、用地范围、规模、型式、配套设施等实现相关控制要求。
  • 田静静,贺玉龙,曲桂娴,周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车辆运行受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对G4京港澳(K1510—K1841)事故数据分析,建立风险因素体系,并利用粗糙集、事故危险度对风险因素实现重要性度量,利用AHP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不同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预测,实验证明,AHP-BP神经网络是预测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的有效模型。
  • 赵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尔滨地铁3号线为环形线路,在进乡街站与汽轮机站间设车辆段。探究年度车辆段与地铁3号线间存在的客流需求;利用车辆出入段线在车辆段与汽轮机站(进乡街站)间开行"钟摆式"列车,分析其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其开行计划,分析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 裴玉龙,岳志坤,李诗桐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后方来车行驶声音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采用定时电压取样记忆及相对车速比较判断电路来构建行车警告系统。利用麦克风接收后方来车的行驶声音,并根据时序产生器和检波器输出电压的高低作为判断后方来车相对车速的依据,通过发送安全信号对后视镜及方向灯作安全显示,可防止不当变换车道产生的意外。
  • 王春玲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54-5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地铁的迅速发展,盾构施工也被普遍运用,但孤石和基岩凸起仍是盾构掘进的一大难题。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遇到孤石和基岩凸起,不仅容易使刀具损坏、使换刀次数大幅度增加,还会造成地层扰动、隧道塌方、冒顶等严重灾害。结合广州地铁6号线(金峰站—暹岗站)区间案例,通过对孤石提前探测和预处理,解决盾构推进中孤石和基岩凸起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 毕洁同,皇民,王松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5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V级软弱围岩杏花村偏压隧道工程为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偏压隧道进行开挖数值模拟,研究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中微台阶法与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的不同效果。结合杏花村三车道隧道施工实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FLAC3D准确模拟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开挖,结果表明:在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中,偏压侧位移较大,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在偏压侧设置挡土墙或加厚衬砌厚度的措施。通过对数值模拟中围岩应力状态、衬砌结构内力的比较,综合考虑后采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有较好的施工效果。
  • 蔡晓,杨新春,韩海,蒋国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由绕城变为穿城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受限、交通组织混乱、交通安全等。从技术层面分析,以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高速公路穿城段置换为城市道路可能获得的收益,并量化这些收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 王云龙,李显生,张洪田,孙远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 21(4):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1/3左右,为了使节能减排评价更好地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构造典型的驾驶循环来模拟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目前采用4、6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文中以客运公司的营运车辆为研究对象,车辆按长度6~9m和9~12m分类,选择一些实际营运的有代表性车辆,利用因子分析法优化驾驶循环的特征参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借助仿真手段营运客车按照典型驾驶循环运行,从而评价其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在一级公路班线运行的两类营运客车燃油经济性评价,车辆燃油经济性的仿真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6~9m客车相对误差为2.2%~5.2%、9~12m相对误差为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