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25
  

  • 全选
    |
  • 马彩雯,沙永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高峰时期地铁大连北站人流密集、流量大而影响乘客顺畅有序进出站问题,在对车站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利用车站的有限资源,优化进站速度,基于社会力原理,应用Anylogic软件建立车站站厅层客流组织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站厅层安检区排队拥挤,安检区、出站去往C口的乘客流交织冲突现象明显,为此进行客流组织优化,实现安检区不再拥挤、安检区和出站去往C口乘客流不再交织。
  • 潘福全,王铮,泮海涛,张丽霞,杨金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6-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理清无人驾驶汽车事故原因及划分出现的无人驾驶事故责任,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等级分类,对比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和传统汽车交通事故成因的不同点,给出无人驾驶汽车事故划分原则与依据。根据交通事故参与方不同,参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提出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赔偿原则。基于实例,提出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与建议。研究结果能为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为制定相关无人驾驶汽车事故责任划分及赔偿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
  • 朱兴林,王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经验驾驶员稳定跟车状态下的驾驶特征,选取累计驾驶里程作为驾驶经验衡量标准。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对比分析有无驾驶经验稳定跟车状态下的跟车距离和车头时距的特征,并建立相应的分布函数,揭示不同驾驶经验条件下稳定跟车行为的差异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跟车状态下,无经验驾驶员的跟车距离普遍比有经验驾驶员高,驾驶员的累计驾驶里程与跟车距离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负值,无经验和有经验驾驶员的跟车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无经验驾驶员的车头时距也普遍比有经验驾驶员高,驾驶员的累计驾驶里程与车头时距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亦为负值,无经验和有经验驾驶员的车头时距均服从正态分布。
  • 石建军,刘晨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17-2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速路交织区是快速路运行的瓶颈路段,而不同的出入口组合类型将使交织区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主路和辅路的通行能力。以先入后出和先出后入两种出入口组合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设计服务交通量,不同汇入和汇出比下的适用性。首先,利用Traffic Analysis软件和自编Visual Basic半自动数车程序提取北京四环调查视频中的交通参数;其次,以调查的几何参数为基础搭建VISSIM仿真,并利用提取的交通参数对VISSIM进行标定;最后,以仿真得到的出入口处通过车辆数、地点车速、延误和排队长度,以及主路和辅路行程时间等评价指标和建立的DEA和AHP模型,对两种出口组合类型进行评价,探讨不同出入口组合类型的适用性。
  • 高建杰, 杨劲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地校园受地理环境影响,空间有限,校园停车问题尤为严重。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山地校园的特点。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进行山地校园停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山地校园空间不定性、立体性、人工与自然复合性等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灵活设计及加强管理、物尽其用的研究对策。
  • 马欣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29-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致因复杂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分析,对诱导事故发生各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从而找出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复杂网络中各因素权重值的计算,从人员管理、危险货物和设备、环境三大方面对危货运输的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价。对于整体上认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方程炜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高速公路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是提高高速公路应急响应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该系统建设中涉及到海量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问题。结合高速公路应急响应管理系统模拟建设,借此通过分析应急响应决策对数据的实际需求,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采用ArcSDE和Oracle10g对数据进行组织,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 王文娜,曹静,石建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ETC收费环境下驾驶行为特征对车辆排放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驾驶员基本特性的实际问卷调查分析出ETC收费环境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得出影响车辆排放的显著驾驶行为因素。根据不同驾驶员驾驶捷达轻型车通过北京西红门ETC收费站上游500m路段实地尾气排放测试,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SEMTECH-DS对车辆进行排放统计,得出驾驶员的行驶速度与车辆尾气排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驾驶员在车辆速度控制方面是存在差异性的,而这种差异性是导致车辆尾气排放量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利于驾驶员能够更为合理地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使车辆完成ETC收费的整个过程尾气排放达到最优。
  • 潘跃,裴玉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45-5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城市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进行准确预测,从不同方法组合预测角度入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哈尔滨市3个常规公交站,开展居民接驳方式意向调查,获取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选用的接驳方式等数据。利用多项Logistics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构建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并采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拟合度,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5.8%。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多项Logistics模型适用于步行和自行车分担率预测,而Bayes判别分析在常规公交分担率的预测上更为准确。
  • 潘杰,马超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52-5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灰色理论和马尔科夫理论,建立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西安地铁客流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对原始数据序列滑动平均处理,再用无偏GM(1,1)模型拟合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将修正后得到的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进行结合,提出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方法。利用改进后的新模型对地铁客流的预测结果与传统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精度有显著提高。
  • 王钶,高宁波,魏东洋,危进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铁路客流量从2014年全年23亿人次达到2016年27亿人次,增加17.39%,乘客出行需求日益增大,因此,提高高速铁路客运站点的客流组织和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铁路落客平台的基本定义、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等基础界定信息;然后,介绍动态跟踪的技术原理,探讨车辆运行跟踪的适用性,构建基于多目标特征识别的车辆动态跟踪模型;最后,利用无人机获取南京南站落客平台的视频数据,基于OpenCV开发相应的视频识别软件,对南京南站落客平台车辆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多目标视频识别算法能够快速地对车辆的运行特点进行跟踪,另一方面南京南站落客平台车道分布合理,车辆运行态势平稳。
  • 孙远涛,王云龙,朱荣福,耿瑞光,张金柱,范德会,王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中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制一种基于dSPACE的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台。试验台采用可移动式四轮支撑形式,半轴处连接两个驱动轮,并将底盘测功机作为功率吸收和数据采集装置。采用dSPACE系统作为试验台系统的实时控制器,建立电动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最后,进行再生制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车速为50km/h,制动强度为0.1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制动,SOC值从0.670 8上升到0.674 9,验证设定控制策略下的能量回收情况。
  • 金灿,李守国, 汪培松, 刘凯,凌天清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细观角度出发,以集料X-Ray CT扫描图像为数据源,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建立集料颗粒的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集料的体积、球度和棱角性的虚拟测量,并对集料体积的测量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集料体积虚拟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平均误差为1.2%,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李育枢,谭建忠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专门针对山岭隧道洞身段地震动力响应的研究还较少。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号隧道洞身段为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3.0,搭建动力响应分析的合理数值模拟分析平台。从不同强度地震波、不同激振方向作用及不同围岩地质条件等角度,对地震反应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洞身段地震反应的普遍规律、薄弱部位与设防重点。
  • 李靓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6):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某主跨为110m的悬浇变截面混凝土连续梁桥零号块进行水化热研究,分析零号块各构件温度发展规律,将现场各测点实测记录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零号块各构件温度发展规律并不相同,横隔板断面的水化热高于其他断面;横隔板中心由于体积大、散热条件差,水化热温度最高,降温历时最长。远离横隔板的断面水化热作用并不明显。水化热温度场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