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25
  

  • 全选
    |
  • 潘福全,亓荣杰,王健,张丽霞,泮海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1-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站会有火灾、重大客流、爆炸、行车事故、恐怖袭击、雨水倒灌、地震等特殊事件发生,综述国内外学者研究地铁站发生特殊事件时人群紧急疏散的常用模型与研究思路,定义地铁特殊事件的含义,并进行成因分类。归纳地铁特殊事件特点,列举地铁站内部的建筑特性、特殊事件发生地点、乘客心理因素、疏散行为以及生理因素等,并分析以上因素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铁站内部的狭长通道、特殊事件发生在相邻2站台之间、女性及年龄较小乘客恐惧、侥幸和从众心理、乘客自私行为和群集行为等因素都会降低疏散效率;地铁站内疏散标志、报警装置、引导行为、男性乘客镇定心理、乘客良好的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提高疏散效率。
  • 梁春岩, 孔洋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长春市居民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调查数据整理,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居民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出行者性别对出租车换乘有显著影响,男性更偏向于选择出租车换乘,拥有网约车打车APP对常规公交换乘有显著影响。打车软件的流行使居民出行换乘的方便性大大增加。学历水平越高的出行者越喜欢选择比较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换乘方式。月收入越高的更加注重出行的时效性,更偏好选择高效率的网约车换乘方式出行。出行距离对出行者是否选择轻轨+轻轨换乘影响较大,出行时间在出租车、小汽车、网约车这几种出行时间相差不大的换乘方式中影响不大。最后对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发展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 王昊, 张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11-1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步行指数(Walkability index)是一种量化测度步行性的方法,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表明步行环境对步行出行方式、步行路径选择有显著影响,而既有步行指数模型未能考虑步行者对街道环境的整体感知。研究在既有步行指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步行环境的影响,通过SP调查确定步行环境表征因素,将步行路权形式及步行道宽度、沿线机动车开口密度、沿街界面积极程度及过街道路红线宽度5个影响步行环境的关键因素纳入步行指数影响因素对其进行修正。改进后的模型考虑步行环境和安全性的影响,可更准确地测度步行性,判别步行友好程度及改进方向。最后以张家港市核心区对模型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验证。
  • 李豹,金智英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18-2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信号交叉口行人违章管理,分析行人违章过街决策规律,依据行人违章决策机理,在计划行为理论(TPB)中添加“过去行为”“出行环境”因素,通过设计调研指标问卷,同步观测行人违章内部心理感知及外部交通环境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违章行人个体属性对过街决策的影响,探讨不同群体间违章决策差异。研究显示:性别、学历属性对违章行为决策无显著性影响;年龄群体在知觉行为控制、出行环境因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驾驶经历群体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 胡志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23-2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车追踪间隔作为高铁压缩追踪间隔的控制因素,是影响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影响设有发车进路信号机大型客站发车追踪间隔时间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分段办理发车进路措施,对其原理与办理条件进行分析。以某设有发车进路信号机的大型客站为例,验证采取发车进路分段措施的效果,进而为压缩大型客站发车追踪间隔指明方向。
  • 毕晓萤, 罗崴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28-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规模的差异,使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差异。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分布、出行方式构成3个方面入手,将中小城市出行特征与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中小城市不同时期的出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小城市出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发现私人机动化出行增长过速等隐患;继而以优化出行结构为目的,从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布局、改善慢行服务、优化公交系统、有序引导个体机动车交通等4个方面提出交通改善的策略建议。
  • 张蕴琦, 殷巍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32-3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客运量的增减是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考虑从业人员、小型汽车数量、平均工资3个影响因素对客流量的影响,根据时间序列的数据资料,采用因果分析预测法中的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及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指数平滑法进行求解。以江门市的客运量为例,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回归、预测,建立预测模型推断出未来江门市县际客运需求的数值,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未来客运量的需求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龙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国省道是公路交通中的两大主体之一,其服务范围覆盖乡镇,为人民群众提供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非收费的公路交通服务。以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交通网络和广东省乡镇行政中心为研究对象,以ArcGIS为主要应用工具,在全面剖析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网络对乡镇覆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国省道的乡镇可达性,为普通国省道建设和县乡道规划提供参考。 
  • 何峰, 孙胜男, 张昌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41-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宁波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的现状,考虑机动车发展规模、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等方面,从停车运行特征入手,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和不同区域的用地特征,提出因地制宜、公交协调、灵活多样、合理布局的改善策略。并从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差异化停车收费管理、提升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以优化宁波市中心城区停车系统的布局,缓解停车难问题。
  • 邓红星, 李清苹, 毕伟, 屈郁郦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4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燃气公交运营的本质安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哈尔滨市某公司为例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主观权重,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得出各指标的客观权重,通过合成算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这种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评价体系的可靠性,适用范围更广[1]。最后,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运营安全水平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AHP-离差最大化法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合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研究结果对发现燃气公交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燃气公交系统安全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王强, 齐晓杰,王云龙, 杨兆,王国田,吕德刚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5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翻新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无数个振动,但一些频率较低的振动将会对其失效破坏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轮胎在100Hz以下共振,将会产生较大破坏。因此,分析工程翻新轮胎低阶振动频率及振型对实际应用的意义较大。构建工程车辆翻新轮胎的计算机几何模型、接触对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Lanczos法对工程翻新轮胎进行模态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轮辋约束及地面接触约束两种工况下的前2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出以下结论:轮辋约束工况下,1、2、5、6、9、10、15、16、17阶振型为圆形,3、4、7、8、18、19、20阶振型为椭圆形,11、12阶振型为三角形,13、14阶振型为四边形,其中2~5阶、11~20阶振型的变化幅度较大;静态接地工况下,1、2、3、4、5、6、9、10、13、14、20阶振型为圆形,7、8阶振型为椭圆形,11、12阶振型为三角形,15、16阶振型为四边形,17、18、19阶振型为五边形,其中3~5阶的振型变化幅度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翻新轮胎的结构设计、使用性能及动力性能、失效机理分析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 汪永兰; 陈伟健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评价桥梁实际交通荷载水平是正确评估桥梁结构服役状态的重要前提。介绍现行规范车辆荷载模型的获取过程,详细说明单一桥梁交通荷载水平研究的技术路线。根据所获得的2015年10月—2016年4月共计233d的WIM实测交通车辆数据,以104国道上某(60+100+60)m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中跨跨中截面弯矩为例,对比计算实际交通汽车荷载及现行规范汽车荷载的对应效应值。计算表明,该桥交通管制效果明显,实际交通荷载水平小于规范对应值。
  • 林志杰, 唐建亚, 郑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阐述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通过采集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加工,拌和及运输信息,实时监控路面摊铺和压实等施工环节,实现公路建设质量在线控制和管理。与此同时,使用数据挖掘方法来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数据参数,掌控沥青路面的质量优劣情况,以此来调节施工环节,进一步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水平。
  • 董涛, 曹阳,万善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应力曲线连续箱梁桥支座径向反力关乎桥梁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其影响因素较多,计算比较繁琐,设计人员往往无暇深究。以某高速公路互通区3座不同形式的预应力曲线连续箱梁匝道桥为例,运用Midas Civil建立计算模型,对影响预应力曲线连续箱梁桥支座径向反力的各种荷载进行独立分析,得出预应力荷载和结构整体温度荷载,是预应力曲线连续箱梁桥支座径向反力大小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最后对如何防止预应力曲线连续箱梁桥发生支座病害提出设计建议。
  • 秦长坤, 皇民, 潘梦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 20(3):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开挖为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数值模拟,研究超前小导管在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中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能够有效改变支护区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其产生的棚护作用,使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