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5
  

  • 全选
    |
  • 唐秋生, 李娜, 程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城市交通中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评价,利用属性识别原理构建驾驶员安全特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包含道路条件、交通管理设施和驾驶员个性三方面属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驾驶员安全特性影响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模型根据指标属性测定值与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定值,对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属性识别分析。以安徽省某市6路公交一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一般",为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 戴彤焱, 徐宁, 孙凤霞, 薛慧娟, 吴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6-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对驾驶员心理、生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突发事件下驾驶员行为特征,以及突发事件下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对驾驶员心理、生理的影响,并阐述突发事件下驾驶员操作行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及操作行为有一定影响。可为降低突发事件下行车风险提供依据。
  • 潘福全, 马雨秋, 张丽霞, 杨金顺, 宋慧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相关文献,介绍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意义及方法分类,阐述国内外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法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发展过程中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法的优点和问题,展望今后的研究趋势。
  • 王立晓, 曹玉梅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交通影响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上,完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定义,同时运用项目后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并以乌鲁木齐已投入使用的时代广场项目为例,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为"中等",表明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及交通量增长率等主要指标的交通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与时代广场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验证所提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 舒采焘, 张孜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在调研国内外相关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在打造先进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程小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停车场泊位引导效率低以及管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停车场内的路网特征进行研究。从用户角度分析其对最优泊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寻找最优泊位为目的,提出一种Dijkstra改进算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改进的Dijkstra算法要比传统Dijkstra算法的计算效率提高65%,为用户进入大型停车场提供向导服务,帮助其尽快找到合适泊位,进而对提高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以及停车效率作出贡献。
  • 倪鹏炯, 郑雪萍, 李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铁网络的持续扩大,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防范也相应提高,完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构建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在评价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上的可行性。
  • 彭超, 李华峰, 赵蕾, 薛锋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34-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公交化铁路系统内外部因素,收集历史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并运用旅客出行效用理论建立模型,对普通铁路与公路、公交化铁路与公路城际客运市场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公路运输在出行距离在300km以内时具有较高吸引力,800km以上时吸引力较弱,运输距离为800km时市场占有率为17.4%;普通铁路运输在中长途运输时占有优势,出行距离为600km以上时,优势较为明显;公交化铁路中短途客流吸引力较普通铁路和公路强,出行距离在600km以内时具备绝对吸引力;铁路公交化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客流分配格局。
  • 杨娜屈, 晓光寇, 诗雅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目前拥挤交通流无法得到有效疏散的问题,研究一种考虑局部拥挤条件下交通流再分配的自组织信号控制方法。提出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拥挤交通流的再分配原则,关键相位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模糊理论研究绿灯相位的切换条件,最后以单交叉口为例,借助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王汉东, 董岗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发货人满意度和港口兼容性引入发货人效用函数,放宽传统Hotelling竞争模型中港口定位必须局限于发货人分布空间的假设,通过拓展线性Hotelling模型来研究发货人满意度和港口兼容性与港口选址、收费的关系。研究表明:发货人满意度在港口市场竞争中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发货人满意度相对较强的港口并不一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形成市场份额的最终格局取决于发货人满意度的相对强弱程度。 
  • 谭美容, 李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乘客分为对航班延误敏感和不敏感两类,针对航空公司遭受航班延误损失的问题,构造考虑航班延误损失的利润优化模型,通过比较航空公司在传统销售和可召回机制下的收益差异,得出实行可召回机制可优化航班延误损失,提高航空公司利润。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可召回机制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决策和管理启示。
  • 崔宏耀, 董自榆, 张福生, 孙明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54-5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动机信号仿真系统,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及其相关教学领域中有着巨大需求。通过分析发动机传感器信号特点,设计基于32位处理器STM32的下位机典型信号发生系统,实现可智能化配置、参数存储的通用发动机信号仿真及测试系统,并完成上位机的通讯、配置、测试软件。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系统可以提供大部分常见发动机的相关信号,为汽车ECU的开发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提供方便。
  • 张福生, 于鹏哲, 金浩然, 王姜润泽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58-6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汽车发电机参数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实现技术,并对LabVIEW软件平台的设计原理、思想及其路线进行论述。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力图降低汽车发电机检测系统开发成本,使其更加普及实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教学提供平台,并能够解决发电机检测不普遍的问题,能提供简洁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进行参数的测量,易于维护和系统扩展等。 
  • 袁玲, 常山, 王雪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特大桥中的一联三跨为依托,采用纤维单元建立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桥梁有限元模型,输入MAXICO地震波,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钢管混凝土桥墩顺桥向地震响应,根据响应结果对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安全性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内力、位移和变形均符合安全要求。 
  • 潘静雯, 张芝芳, 刘爱荣, 饶瑞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州市主城区共157座天桥的顶棚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广州市天桥附近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采集并分析市民对天桥加装顶棚的需求及意见。结合国内外各大城市天桥顶棚的建设经验,提出为既有人行天桥加装顶棚的适宜形式、一般原则和加装方案。 
  • 葛琪, 王颖, 何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72-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薄层罩面能迅速恢复路面行车能力,已成为沥青路面养护的重要手段。设计SMA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基于试验验证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满足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要求,为寒区开展沥青路面养护提供数据借鉴。
  • 王婷, 李坤伦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5):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对高速公路通行的货车进行高宽数据信息自动采集,结合超高(宽)车辆自动检测原理与实践,从计算模型、自动检测平台建立等方面对高速公路超高(宽)车辆自动检测技术进行阐述,为自动检测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车辆几何尺寸超载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