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25
  

  • 全选
    |
  • 胡剑芬;冯良清;饶烜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航空产业集群,通过DEA模型测算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集群的关联性。首先找到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指标,然后选取临空经济发展地较好的12个城市为案例,分析各大城市临空经济与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效率,判断其是否出现投入产出率较低或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最后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对策。
  • 童燚杰;王利鑫;潘明轩;李正洋;金波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车站换乘走行时间的估计是分析成网条件下地铁线路间列车合理衔接,减少乘客总换乘等待时间的前提。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地铁车站换乘走行时间规律进行研究,设计地铁车站换乘走行时间规律的抽样调查方法,同时采用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地铁车站换乘走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以重庆地铁两路口换乘站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实际可行性进行验证。 
  • 何承韡;顾亮;韩晓玉;朱从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12-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苏州市高新区6个较具代表性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调查6个站点连续15天的借还车情况。归纳总结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区位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共自行车出行中通勤接驳出行占有较大比重,其余出行按照所处区位与时间段,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根据所总结的规律,可使公共自行车的借还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 何霖;张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客运站点是农村客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乡镇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组织结构,客运站点的布局规划存在特殊性,而且由于基层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技术手段的落后,使客运站点规划存在一系列问题。从农村客运站点分类、节点重要度计算、指标选取、节点层次划分等方面入手,提出基于节点重要度布局、简单易行的农村客运线网规划方法。
  • 叶瑞敏;颜建新;马洪生;荣利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21-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是我国未来15年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大部分收费公路会向免费转型,如何为收费公路制定科学合理的通行费减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深圳盐坝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研究案例,给出高速路通行费减免的具体思路及重要步骤。以"类型""车型"和"时段"为基本方案,将其进行组合,并对组合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和优化调整。结果显示:"分时段"的组合优化方案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韩晓玉;朱从坤;何承韡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结合的出行方式将成为城市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应用Logit模型对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预测,以苏州轨道交通为例,通过SPSS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和检验,精度为85.3%。可见,Logit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对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预测。 
  • 方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座位存量控制和动态定价是实现高速铁路收益管理的两大核心理念。在分析高速铁路客票价格和座位存量控制的经济效益基础上,双层规划模型能描述对不同时段各次列车旅客票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为合理制定铁路客票价格和座位存量控制策略提供一种解决方法,能使铁路客运管理部门实现总收益的增加。
  • 代晓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是交通规划中最主要的模型之一,此研究对于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的分析以及交通方式的确定都十分关键。交通方式模型的建立和改进是为使模型模拟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MNL模型的提出将对交通方式的简单预测和交通方式的合理检验提供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基于非集计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采用最大似然函数得出参数的估计值,并对估计值进行检验,最终根据模型计算出各种交通方式选择的概率。
  • 张文泉;余立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区域交通协调控制是城市智能交通的研究重点,研究目的是减少车辆延误,提高路网通行能力。针对此问题,根据单交叉口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采用五交叉口组成的区域路网,以区域所有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协调控制方法与定时控制、神经网络单独控制方法相比,能够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 孔亮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42-4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重载铁路集疏运系统中,装卸车设备的增加会减少车辆停留时间,加快货车周转速度,提高装卸车效率。装卸设备配置太多,会增大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而配置不足又会影响重载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合理配置装卸设备数量已成为重载运输集疏运系统的重要工作。以装卸车设备数量为优化对象,通过研究重载列车排队等待装卸车状态和设备数与等待费用、时间的变动关系,得出减少重载列车的装卸等待时间可提高集疏运系统效率的结论。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建立重载运输服务排队系统模型,以系统总费用最小为决策目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求解装卸设备最优配置数量,以此实现等待服务列车数与装卸设备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个服务系统运行效率。 
  • 王文斌;张云成;张霁阳;朱福;董伟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长春-双辽高速公路K37km处换填山皮石断面与K42km处石灰土处置断面的土压力与温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利用OriginPro8.0软件分析路基不同埋置深度处静态土压力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路基静态土压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K37km处静态土压力随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64;而K42km处静态土压力随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60。对比两处断面的监测结果可知,在静态土压力方面,换填山皮石断面比石灰处置土断面对温度的敏感性更高。
  • 王英杰;陶世宁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沈阳市浑南新城为例,重点探讨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的10个技术要点,包括与上位规划结合、与现状地势走向一致、考虑规划预留的建设条件、与道路平面规划同时进行、与河流水系分布和走向结合、与道路建设结合、满足防洪排涝要求、满足河道通航要求、满足铁路净空要求、考虑有轨电车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布设,同时提出道路竖向设计的两个校核因素。
  • 程芬;胡万欣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多目标、多属性的道路预防性养护决策的有效性,以数据包络评价法和逼近理想点法为核心,构建预防性养护组合决策模型。首先应用数据包络评价法计算预防性养护中每个决策指标的相对有效性,然后利用多目标欧氏距离法对决策措施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计算,实现对备选措施的全排列,得到最佳决策措施。最后通过案例,以业主成本、用户成本、工期作为输入指标,以抗滑性、耐久性、抗水性、行车舒适性、美观性、降噪性为输出指标,从案例中选择最佳养护方案。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有效计算多属性预防性养护决策问题。
  • 王俊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贝叶斯网络对地铁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其评价方法和结果能对施工期间的风险管理提出一定的指导作用。
  • 张建华;王欣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获取道路交通流信息,对于改善交通效益和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视频采集的方式对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进行设计,在说明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系统硬件部分的元件选型、软件流程及功能进行论述,可为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 金鹏;程世斌;余其鑫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中塔吊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大,施工较为不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水中承台钢管桩格构塔吊基础的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施工控制等进行阐述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塔吊基础设置在承台上能有效覆盖主墩及主梁的施工作业范围,同时也避免施工全周期内的水位变动影响,方便塔吊安卸及检修保养,实际施工效率得以提高,值得推广。
  • 张先为;刘兆鑫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 18(1):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具有作业面积大、涉及面广、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涉及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项目实践,阐述无人机在项目中获取航摄影像及影像处理、地块宗地图的制作方法,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对相关工程项目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