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 都雪静1, 蔡义亮1, 王爱辉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率一直较高,考虑到隧道的结构特性及特殊环境,对挪威公开数据中心(NVDB)中包含的274条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运用卡方检验(p<0.05)筛选出对事故等级影响较为显著的关键因素,进而构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集。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及Apriori算法,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规则,建立解释结构模型,进而绘制出隧道交通事故系统的层级结构图。研究结果表明,星期(p=0.046 2)、时刻(p=0.040 0)、天气(p=0.010 9)、照明条件(p=0.007 9)、路面状况(p=0.024 5)、车辆类型(p=0.002 0)、隧道长
    度(p=0.038 3)、事故发生位置(p=0.034 9)、纵坡坡度(p=0.032 4)和竖曲线半径(p=0.035 0)10个因素是影响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此外,公路隧道事故的显著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耦合作用,且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根据其影响程度划分为5个层级,不同层级之间的影响因素相互关联,为分析公路隧道行车风险和预防交通事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 何炎东1, 张 鹏1, 刘丽华2, 张云飞1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机动车在城市中的需求逐渐提升,引起无信号控制路段中过街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冲突频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文中以信阳市4种类型共8条路段交通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发现非机动车速度、非机动车和行人数量是行人过街与非机动车交通冲突频发的显著影响因素;再借助SPSS软件剖析上述显著因素与交通冲突频率间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3种显著影响因素和冲突频率存在复杂的多阶段性函数关系。
  • 孙 朋1, 刘春辉1, 施向东2, 张恒恒2, 查文珂1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A*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时存在搜索效率低、冗余节点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障碍物率与代价比的衰减指数调整启发函数的权重,其次引入安全距离阈值来避免路径斜穿障碍物顶点,然后利用去除路径冗余节点策略删减多余路径节点,最后通过3阶B样条曲线优化路径的平滑度。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20×20、30×30和50×50栅格地图中,相比于传统A*算法,改进的A*算法搜索时间分别减少44.38%、63.19%和78.97%,路径节点分别减少39.13%、54.55%和67.27%,累计转折角度分别减少14.89%、37.78%和41.11%,可见改进的A*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移动机器人的搜索效率和路径的平滑性,且随环境的增大优势更为明显。
  • 孙 炎1, 花国祥2, 3, 李伟伟3, 程 昊1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影响系统电压分布、潮流分析和造成系统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网络损耗的混合储能双层选址定容优化模型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以混合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上层优化目标,网络损耗最小为下层最优潮流优化目标的双层优化模型;其次,针对下层潮流分析中非凸和非线性特征,利用二阶锥松弛优化算法进行线性化处理,结合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使其能够在获得全局最优解的同时提高求解效率。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保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网络损耗,减小电网电压偏差,提高新能源设备接入下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徐 威1, 郭春平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阶广义积分器-锁频环(SOGI-FLL)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计算量小的用于产生频率估计、电网同步参数的自适应滤波器。然而,传统SOGI-FLL由于其存在固有的周期时变特性以及对输入的直流偏置敏感的问题,影响了时变频率下和电网存在直流偏置两种工况下的频率导数估计。为此,提出弱时变可抑制直流偏置的SOGI锁频环结构,该方法从复矢量的角度,重构频率导数的表达,抵消了时变项;并基于梯度下降法,增加积分支路,有效抑制了直流偏置的影响。此外,改进后的锁频环还缩小了频率导数与幅相误差之间耦合时变系数的增益范围,改善了电压暂降与相位跳变过程中的暂态响应。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结构的有效性。
  • 胡梦宜1, 龚成平2, 刘定一3, 刘 勇1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膨胀水箱的结构强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为避免汽车膨胀水箱使用时间过长产生的变形甚至结构破坏等问题,提高发动机膨胀水箱的可靠度,降低车辆故障率,基于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平台,分别利用约束模态法和模态叠加法对膨胀水箱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求解出膨胀水箱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3个方向上的频率响应曲线,从而明确膨胀水箱薄弱部位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对设计的3组优化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组方案都能明显提高膨胀水箱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其中,方案2将水箱的一阶固有频率由34.561Hz提高到283.740Hz,优化效果最好,有效避免膨胀水箱与汽车动力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共振。谐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方案2在各方向上不同频率的等效应力都明显降低,表明方案2的优化效果最好。
  • 陈 博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分析绿色财税政策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构建成本效应模型、创新效应模型、市场效应模型和总效应模型,系统性探讨绿色财税政策(FIN)与企业成本(EC)、创新(ES)、产品(EP)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财税政策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揭示绿色财税政策在不同地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差异化影响。2)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更为成熟,绿色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更为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虽然也表现出正向影响,但效应和显著性相对较低。这一结果反映出地区间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异质性。
  • 阮方晓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受职权分工和介入因素影响,存在着因果关系的认定难题,传统因果关系理论都在此问题应用上遇到阻碍。可引入危险现实化理论,其因重视刑法规范的作用、符合类型化思维、擅长处理介入因素等特点较适合解决这一问题。引入经改造的“层级式类型化思维”,将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实行行为危险分为直接实现与间接实现,直接实现包括可归因于行为人的实行行为单发型与类似多因一果的实行行为与介入因素并发型;间接实现则包括诱发自然事实与人为事实,前者中行为人均可被归责,在后者中诱发被害人、第三人、行为人的行为致损害结果,则还应分别考虑管理过失中蕴含的危险、管理过失创制的资格危险和原初行为的危险是否现实化为危害结果。
  • 彭秀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工程伦理研究呈现出器物化和碎片化的研究趋势,忽视了工程伦理的本质属性和系统属性,工程伦理研究需回归于“形上”学理研究的视角,从而跳出当前工程伦理研究拘泥于“现象界”研究的状况。工程伦理研究既属于实践哲学研究范畴,也属于理论哲学研究范畴,因此“工程”伦理研究一方面需要从“问题”维度出发,探讨伦理主体的伦理能力和伦理品质;另一方面需要从工程“伦理”研究的“主义”维度切入,进一步明确工程伦理研究对象。工程伦理基于“问题”与“主义”的双重视角思考,旨在为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学理依据,以促进工程的灵魂回归,即伦理的回归,以及新工科伦理使命的回归,即“好工程”的回归。
  • 邹秀秀, 杨志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旨在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使其显性化,培养能担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高校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更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托。立足课堂教学,以教学时机为抓手成为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手段。然而现代时间技术对高校课堂的深度渗入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教学时机,从而阻滞了课程思政的进程。唯有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基于愿景培育情景,创设教学时机闪现的氛围;转变工具理性思维,提升对现代时间技术的教育理解力;以教学时机为抓手,深挖善用思政元素,方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江 浩1, 邱剑锋2, 王啟军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深入探讨PBL(基于问题学习)与E-learning(电子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这一核心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差异。选取安徽大学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118名本科生作为样本,通过随机分配形成试验班与普通班,分别实施PBL与E-learning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结果显示PBL班不仅在总成绩上显著优于E-learning班,而且在各类题型,特别是强调综合能力与逻辑思维的算法编程题上,表现更加突出(P<0.05,部分P<0.01)。此外,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编程逻辑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效果也更为显著,建议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积极采用并优化这一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未来竞争力。
  • 娄国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5, 39(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尤为重要,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材内容偏颇、教师文化素养不足等,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采用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实施项目式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通过这些策略,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在国际交流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