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 全选
    |
  • 张志清, 王慧竹, 朱雷鹏, 李鹏飞, 张 颖, 刘 瑄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和人工驾驶车辆混行情况将不可避免,对于自动-人工驾驶混行环境下的交通特性亟待研究。交通路网可靠性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交通流运行状态,而现有交通路网评价模型未能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干扰,难以准确评估自动-人工混行条件下路网的可靠性。为此,在现有模型基础上,考虑路网受到干扰下的恢复属性,引入道路韧性指数,改进现有路网可靠性模型。基于北京市永乐店镇实测路网数据,利用Vissim构建自动驾驶条件下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对不同自动驾驶渗透率下的路网可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道路韧性指数的可靠性评价模型可以有效降低最小误差平方和,显著提高路网可行性评价准确性;在自由流状态下,随着渗透率增加,路段可靠性显著提升,全自动驾驶情形下路段可靠性可提升18%;在重度阻塞流状态下,当渗透率超过40%后,路段可靠性呈上升趋势,全自动驾驶情形下路段可靠性可提升27.8%;当加入较小比例的自动驾驶车辆时,路网可靠性改善并不明显,但当渗透率超过50%时,该路网可靠性逐渐提升,全自动驾驶情形下路网的可靠性可提升23%。
  • 孙建强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黄土的颗粒形状对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将延安地区黄土的SEM 图像进行处理,并椭圆化图像中的颗粒。采用离散元法(DEM)模拟双轴压缩试验,研究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颗粒不同百分比组合下对黄土的干密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并从微观层面上对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进行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联合圆度(CCR)以及联合椭圆率(ECR)值减小时,即不规则、扁平的颗粒百分比含量减小时,干密度的值越来越大,抗剪强度则减小。
  • 黄铭权1, 王炎1, 沈波2, 贾一全3, 王智航1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便梁传统混凝土支墩自重大、施工慢、不可复用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钢支墩形式。为了研究钢支墩结构安全性和力学性能,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新型钢支墩的极限承载力、工作机理及整体应力分布特性。研究表明:钢支墩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保证了便梁防护体系的可靠性;在弹性阶段内,钢支墩荷载与位移呈线性关系,但在非线性阶段,钢支墩荷载-位移曲线斜率减小;随着荷载增大,底板和腹板孔壁先后受螺栓挤压变形,并出现螺栓滑移,导致孔壁被螺栓冲切破坏,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重点关注底板及腹板;钢支墩整体应力随着母板厚度减少而增大,而加劲肋厚度对钢支墩应力影响较小。基于屈服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母板和加劲肋厚度的建议值,以实现钢
    材性能的合理利用。
  • 亓兴军, 张方圆, 赵若帆, 刘 鹤, 郭冬梅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竣工桥梁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交工验收的条件,提出基于模态测试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跨径布置为(67.5+115+67.5)m 的三跨变截面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其基本动力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环境激励下,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成桥结构四分点截面的竖向加速度时程数据,采用随机子空间法识别桥梁的动力特征参数;识别结构的位移柔度矩阵,预测桥梁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模态挠度,对比有限元理论设计值,计算结构校验系数,结合相关规范评估该桥的实际运营状态。试验表明:基于环境激励下的模态测试能够准确识别出桥梁的动力特征参数;依据桥梁检测规范可知该连续梁桥的运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该方法能够无损、便捷地评估桥梁实际运营状态,工程实际应用前景广阔。
  • 张思瑶, 储凯锋, 谈 辉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避免寿县古城街巷空间作为经济和文化载体的主体地位逐渐没落,揭示街巷空间与城市功能、社会活动之间的内在规律,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寿县古城街巷空间轴线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并将句法分析结果与商业业态、历史文化要素结合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到寿县古城中最有潜力、发展意义更大且更有文化特色并能够成为目的地和穿越路径的街道,揭示寿县古城街巷空间形态的建构重组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内在机制,结合这些特性更好地认识寿县古城街巷空间形态特征,为未来寿县古城交通网络的建立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 胡 腾, 杨毅强, 吴 凡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惯性控制以其响应速度快与所需能量小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双馈风机一次调频。为充分发挥双馈风机综合惯性控制一次调频效果,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与频率偏差的综合惯性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传统固定综合惯性控制系数对双馈风机调频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动态调整控制系数的必要性。其次,附加模糊控制器使控制系数跟随风速和频率动态调整,并根据频率的不同状态将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基于频率偏差的加权因子协调出力。最后,通过MATLAB/SUMILNK建立仿真模型,并在不同风速阶跃负荷扰动下验证提出策略的一次调频效果。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有效提升双馈风电机组综合惯性控制一次调频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良好的鲁棒性。
  • 周丽娜1, 刘旭东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有不确定性,直接接入电网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为此,需要对短期风电功率进行准确预测,以便电网提前调度不同来源电力保证电网平稳运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发挥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局部特征提取优势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间序列特征提取优势,提出将两种神经网络结合形成新的混合神经网络来对短期风电功率进行预测的方法,并探究两种不同的混合模型:CNNLSTM并联模型和双CNN-LSTM 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单一的LSTM 模型及现有文献中的CNN-GRU 模型相比,所提出的两种混合模型均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中,CNN-LSTM 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同时两种模型还具备较好的鲁棒性。
  • 宫旭黎1, 安继茂2, 毕 睿3, 滕海生4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省干线公路作为公路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在推进社会经济效益和区域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质量,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文中基于PPP模式,从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项目产出、项目效果、项目管理和随机评价5个维度构建公路运营期绩效评价体系(HOES),该体系使得政府支出合理化,可全面了解运营状况,提高监管效率。以黑龙江省国省干线公路为例,对2022年运营期公路绩效进行评价,结果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绩效评价符合该体系要求,无需扣费;东部地区PQI为96.89,西部地区PQI为96.96,均低于规定的98,说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路面维护工作存在一定的欠缺,也是下一步养护改进工作的重点。
  • 刘海娟1, 杨钊阳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不断赓续和发展。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剧中人”,应该秉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现象。在基于对“躺平”“佛系”的本质解读基础上,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引导理路存在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大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匹配、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相脱节、标准化的竞争模式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冲突等培育困境。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观思想内涵的宏观与微观把握,从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赓续奋斗的复兴使命、热血奋斗的理想追求、创新奋斗的实践探索等4个方面提炼奋斗元素,有助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与引导,并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引价值。
  • 夏权威1, 卢元昕1, 张 敏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媒时代红色资源与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权威性的内在逻辑高度契合。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传统的认知性权威及知识性权威面对时代挑战,应主动迎合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发挥好红色资源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来建构课堂教学权威性。认知性权威建构应由单纯讲授式的课堂向价值观引领的开放式课堂转型,用红色资源精神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知识性权威建构在课堂形式上应由填鸭式向启迪式转型,课堂内容则由被动参与向感召性转型。
  • 张心怡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污染罪与常规犯罪相比具有特殊性,环境法益的严重侵害后果一般是通过大量累积轻微污染行为由量变产生质变所导致的,后果包括不可逆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法益损害等。将累积犯理论应用于“严重污染环境”的认定符合风险社会下环境法益前置保护的现实需求,与司法能动主义的价值相吻合,也是保护环境集体法益的理想手段。基于司法实践“严重污染环境”认定混乱现状,建议在适当限度内参考累积犯理论,充分评价前置累积性污染行为,预防累积性污染后果的产生。
  • 邢 栋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艺术海外传播总体呈现出传播受众日益广泛、传播方式多样多彩、科技影响越发强势、民族精神深度融入四大特征。与之伴随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考量下存在的四大国家安全隐患,即复杂的受众环境引发的政治安全隐患、变革的传播方式引发的社会安全隐患、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的科技安全隐患、多元的文化冲突引发的文化安全隐患。面对此情形,中国艺术界应力争提升政治敏感,严格交流纪律,关切科技发展,坚守艺术本真,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
  • 杨 卓, 梁永玲, 李 鑫, 张冬冬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4, 38(6):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社会对具备大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的“新文科”人才需求迫切,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为解决高校文科相关专业“大数据挖掘”通识课程教学中学科基础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了项目制模块化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建立模块化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开展项目制教学模式,进行目标导向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